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泸州“十三五”改革案例 | 创新“小时清单制”,为企业办事提速

来源:市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1-04-07 12:12:43 浏览次数: 【字体:

泸州创新“小时清单制”为企业办事提速

改革背景

为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泸州市在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度”“证照联办”“商事综合窗口”等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创业的便利化水平。

主要做法

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降低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小时清单制”将企业开办中需办理的多项事项分类别、分层级归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实行清单式管理,形成《企业开办1小时办结事项清单》(14项)、《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事项清单》(9项)、《企业开办6小时办结事项清单》(19项),企业开办时间最多耗时18个工作小时,涉及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变更等部分简单事项实现当日办结,低于国务院要求的企业开办时间。

降低群众办事的经济成本。“小时清单制”实施以来,市、区(县)两级综合服务大厅设置了邮政快递服务窗口,为群众免费送达证件,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还设置了印章刻制服务窗口为新注册企业免费提供印章刻制服务,企业可以申领到包括企业专用章、法人名章、财务专用章、税务专用章的一套4枚印章,快递费用和印章费用由政府财政统筹解决。

降低群众办事的心理成本。通过小时清单制,前来办事的群众只需分别参考限时1小时、3小时、6小时的“三张清单”,找到对应事项办理,综合服务大厅LED即显示相应的“倒计时”时钟,可实时查看事项办结剩余时间,提高了群众办事的心理可预期。

用系统集成的理念再造部门工作流程

再造办理流程。办事流程由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群众为中心转变,以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为契机,在各级政务中心设置商事登记窗口,通过“统一收件、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模式,由一个窗口完成对企业开办全部资料的采集,避免申请人来回奔波。

推行“集成办理”。研发“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通过系统远程实名认证和电子签名,实名认证股东、法定代表人、经办人身份信息,前置采集、同步共享办税人员、财务人员等涉税信息和银行开户信息。企业注册相关信息经“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审批后,生成纸质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审批部门将企业登记信息推送给区公安部门后进行印章入网备案;通过开户许可证辅助系统,实时传送开户申请信息到人民银行后台快速审核;同步将涉税信息推送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不再进行实名认证,即可进行税种核定和票种核定,并办理涉税事项、领取发票;社保部门通过共享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银行开户信息,5分钟内即可完成系统录入和登记办理。

强调部门协作。将企业开办全流程视为行政审批“一件事”,以“一件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促进涉及企业开办的主要部门联动协作,改变原来多线条、多部门审批为单线条办理,打通了部门间协同的“堵点”,弥合了部门间合作的“断点”,构建起整体性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实现各部门高效协同合作。

用敢啃“硬骨头”的决心把“盆景”拓展成“全景”

在“干”中探索,在“干”中统一。改革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2019年7月9日,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持续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将企业开办环节减压为企业登记、印章印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社保登记的申请合并到了企业登记环节中。2020年7月23日,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市税务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泸州市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搭建支撑平台,完善配套措施。为保障小时清单制的顺利实施,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升级了“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供全市使用,市人民银行研发了“人民币账户开户辅助系统”压缩开户许可证时间,税务、公安主动与“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对接共享数据,建设银行研发了“工商通”服务政银合作,为“企业开办小时清单”提供了“让数据跑路”的支撑。

加强窗口保障,延伸窗口服务。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的办事窗口力量,确保“一窗接件、一窗出件”。适时增加了线下窗口登记接件助理员32人,始终保持在编登记人员与企业比例在1:800左右,保障平均每人每天的办件量在3至5件。不断完善网上服务大厅,企业登陆泸州市市场监管局网上办事大厅,进入一窗受理系统用户端,输入手机号进行账号注册,下载APP实名认证后,即可进行企业申办。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成立行政审批局,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由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实现一窗集中办结。通过延伸服务窗口,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及泸州商业银行、邮政银行等合作,截至目前,全市8家银行120个银行网点可实现免费企业申报。

用“放管结合”的模式不断形成商改的工作成果

坚持商改定力,鼓励区县大胆探索。各区县积极发挥首创精神。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拓展了“小时清单制度”的领域和项目,探索试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叙永县以“涉企证照市场监管部门通办” 为抓手倒逼部门改革配合。泸县以“全科受理、证照联办”为切入探索多部门“受理与审批分离”改革。江阳区以住所自主申报制度为突破探索经营场所去管理功能化。古蔺县以市场主体登记当场办理为目标打造贫困县高效政务服务环境。高新区分局以“三化建设”为载体推进“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加强风险防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实行一小时办结的过程中,申请人或被委托人提交的信息、资料有误,登记机关允许申请人或被委托人当场更正,不能够当场更正的,给予10日的容错期进行改正。二是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充分运用“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共享信息,审批机关将企业登记信息及时推送至“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由监管部门认领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的登记信息,进行事后监管。三是建立市场主体强制撤销机制。出台《撤销登记暂行办法》,对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公司登记的情形,依法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由监管部门将其列入信用信息异常名录,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大格局。


泸州 十三五 改革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