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召开2021年县委农村工作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河(湖)长制、长江禁捕退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4月25日,泸县召开2021年县委农村工作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河(湖)长制、长江禁捕退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县委书记肖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颜习林,县政协主席张文杰,县级领导吕先、章磊、肖春、杨双全、石磊、王云旭、苟明强、刘利军、朱海斌、郑尚贵、陈刚、陈枫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总结了202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了2021年“三农”工作,组织学习了省河长办近期通报精神和《长江保护法》,安排部署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河(湖)长制、长江禁捕退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要提高站位,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自觉。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全新部署,推动泸县“三农”再上新台阶。要积极回应群众高品质生活所盼所想,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现代化泸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三农”工作,一体考虑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同时又要跳出“三农”抓“三农”,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推动泸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肖刚强调,要聚焦重点,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抓手,推动“十四五”“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建成“两区两地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要促生产,引领乡村振兴。突出主导产业,坚持发展壮大粮食、生猪、水产、晚熟龙眼四大优势产业不动摇;突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积极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突出规划引领,完善产业体系规划布局,构建“三生共融”的空间格局。要守底线,支撑乡村振兴,始终绷紧抓“三农”稳大局这根弦,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做好政策衔接、工作衔接、力量衔接,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要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好粮食生产、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生猪生产,加强肉制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供给保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要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重点做好各级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和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工作,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要抓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努力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泸县经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管好、用好、界定好农村集体资产,让新型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省市改革部署落地落实,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要强治理,保障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新时代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肖刚强调,要加强领导,确保“三农”工作落地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党的建设融入“三农”工作全过程,强化组织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主动担当担责,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要素下沉,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强化纪律保障,利用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持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乡村振兴。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村(社区)一级。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各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县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县主会场参加会议。
各镇(街道)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第一书记、联村干部和各村(社区)干部在各镇(街道)分会场参加会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