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宣传如何从“纸间”走向“心间”,从“体内循环”变为“服务大局”?近年来,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以“龙城红引擎”机关党建品牌为牵引,创新探索机制、内容、品牌“三维发力”路径,推动党建宣传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形式展示”到“实效彰显”的深刻变革,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一、织密立体网,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面对以往宣传资源分散、部门力量不协同的难题,泸县打破壁垒,构建“一盘棋”宣传格局。
体系化联动,攥指成拳。依托“1+5+N”党建协作体系,泸县构建起“工委统筹、协作组牵头、党组织落实”三级宣传网络,将53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划分为5个协作组,明确牵头单位,定期会商研判。此举累计整合共享“党建+业务”优质宣传信息280余条,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化学反应”。
机制化共建,聚沙成塔。创新推行“五联五共”机制(理论联学共进、资源联通共享、工作联动共促、队伍联建共育、活动联商共办),年内开展跨部门宣传协作活动12场,覆盖党员干部超1000人次,让宣传力量从“零星分散”走向“集中高效”。
融合化平台,虚实结合。线上开辟“龙城党旗红”机关党建专栏,推出“龙城榜样先锋”“党课开讲啦”等系列专题报道32期,累计阅读量突破30万,形成了强大的线上舆论场;线下整合资源,高标准建成县水务局、县税务局、县应急管理局等12个特色鲜明、功能集成的机关党建文化阵地,通过“实景讲解+互动体验”,让党建宣传从“纸上”落到“地上”,更加可感可及、入脑入心。
二、聚焦“需求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解决理论宣传“居高不下”、与群众需求“温差”的问题,泸县推动宣传内容建设直抵人心、服务实战。
理论宣讲“接地气”。精准破解“学用脱节”,打造由科级领导与业务骨干组成的“中心大讲堂”,按需定制个性化“宣讲菜单”,深入开展“政策解读进机关、理论宣讲到一线”活动76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具体业务场景中“落地生根”。
案例宣传“冒热气”。创新运用“案例式宣传”,将抽象理论融入模范机关建设、党建赋能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等实践。成功举办“党建引领强动能 聚力发展建新功”创新案例成果展示活动,编印《机关党建案例》《机关先锋》等系列丛书,收录鲜活案例97个,为各机关党组织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
服务群众“聚人气”。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接单、宣传跟单”闭环机制,让宣传紧跟服务脚步。年内宣传报道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解难题典型案例65个,其中“医保政策进社区”系列报道浏览量达26.4万,直接带动群众参保咨询量提升40%,生动践行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打造“品牌群”,变“零星盆景”为“整体风景”。泸县坚持用品牌化思路提升宣传效能,让党建典型“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品牌矩阵“百花齐放”。围绕“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目标,系统性培育“知水善渡·润泽龙城”“时代先锋·龙韵税务”“红领经”等“十佳”机关党建品牌24个,形成了“1+N+n”机关党建品牌体系,切实做到看有形象、学有内容、听有经验。
典型引路“声入人心”。深入开展“转风提能、创先争优”活动,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10个,挖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个人51名,通过“人物专栏+工作纪实”等形式进行深度报道,其中《忙破题 出实招 当先锋 党员到一线》等重点稿件获中国应急管理部专题刊载,实现了地方经验的国家级输出。
能力保障“厚植根基”。将宣传工作纳入机关党建考核体系,实行“季度通报、年度考评”。大力实施“宣传骨干培育计划”,组建53人的机关宣传通讯队伍,通过专题培训、跟班学习等途径,有效提升200余名党务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谋”的宣传能力,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事事皆可成素材”的浓厚氛围。
目前,泸县已形成“机制活、内容实、品牌亮”的机关党建宣传新格局。下一步,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将持续深化创新实践,推动宣传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实践证明,党建宣传一旦打破“体内循环”,与中心工作、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就能释放出推动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