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县应急管理局邀请省级专家,对一家危化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开展检查时发现甲类易燃液体储罐压力飙升至0.25兆帕(设计上限为0.30兆帕),罐体表面温度达43摄氏度。
经检查,尽管该企业在储罐区安装有自动喷淋降温装置,但未根据持续高温情况及时修订喷淋降温操作规程,也未严格执行喷淋降温制度,导致储罐在烈日炙烤下持续承压,存在超压泄漏甚至物理性爆炸的风险。专家当场开出“急救方”:“必须强制喷淋降温。”企业负责人安排员工手动开启喷淋系统,1小时内储罐压力回落至安全区间;加装温控联锁装置,实现“超温即喷”。
在某加油站,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一辆油罐车正顶着烈日进行卸油作业。此时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且卸油区域没有有效的遮阳降温措施。“高温时段露天卸油,油品挥发剧烈,油气极易积聚,一旦遇到静电火花,后果不堪设想。”专家组当即要求相关人员停止作业。
随后,企业负责人紧急暂停卸油作业,并研究制定错时卸油方案,明确要求严格避开每日10时至16时的高温时段,同时增设遮阳棚等物理降温设施,确保作业安全。
连日来,泸县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危化品行业风险因素叠加。县应急管理局采取“全域排查+精准施策”的方式,组织专家对全县59家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把脉问诊”,对9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强制推行高温时段错时作业(特别是易燃易爆物料装卸环节)、“两重点一重大”加密巡查与关键参数实时上传制度等。
截至目前,泸县已指导43家危化品企业完成高温应急预案修订,23家危化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完善了自动联锁降温和通风装置,全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