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废止】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4年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和高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4年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和
高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泸县府办发〔2013〕163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泸县2014年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泸县2014年高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5日
泸县2014年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实现“大样板、大辐射、大带动”,确保全县粮食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制定泸县2014年水稻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实施方案。
一、创建范围
在全县19个镇创建22个万亩示范区,重点打造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以及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展示区面积5.0万亩,分为三个层次:
(一)百里示范长廊
在福天路、福牛路、红一路、牛得路、万得路等五条公路沿线的福集、天兴、牛滩、得胜、云龙、兆雅、太伏7个镇、26个村,建设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面积1.0万亩;其中,福牛路、红一路、万得路沿线的福集镇九曲河村10社、白龙塔村8、9社、龙朝村6、7社,天兴镇田坝村1、2、3社,云龙镇大水河村8社、战旗村2社,兆雅镇石龙村1、2、3社等13个社为示范长廊核心区,面积0.3万亩。
(二)新型经营主体
全县19个镇338个种植大户(家庭农场)、8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2.8万亩。
(三)现代农业项目区
福集镇清华村、草坝村、大桥村、万宝村的中央、省级现代农业项目区,面积1.2万亩。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达到“三化”。
1、规模化。全县培育水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338个、规模种植面积1.7万亩,粮食专业合作社8个、规模种植面积1.1万亩,着力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
2、标准化。分别打造“高标准农田+农机化作业+专合社”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区0.1万亩、“机插+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示范区0.2万亩、“七统”百里示范长廊1.0万亩,着力建设现代水稻产业基地。
3、产业化。分别发展“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基地+公司+品牌”订单面积0.5万亩、“川优6203”种植面积1.0万亩,着力打造“龙城软米”生产种植基地。
(二)具体目标
项目区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覆盖率达50%以上,水稻22个万亩示范区中稻+再生稻亩产750公斤,核心区0.3万亩中稻+再生稻亩产超吨粮,2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较上年亩产提高2%以上。
四、创建举措
(一)强化保障
1、抓组织领导。成立领导组、专家组、技术指导小组,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
2、抓目标考核。县政府将把水稻高产创建任务纳入农业与农村经济年终目标考核,各项目镇也要将高产创建纳入镇村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县农业局与高产创建示范工程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县、镇、村、组的工作职责。
3、抓现场指导。在高产创建规划落实、播栽管等关键环节,农业局和各项目镇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和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现场示范,手把手、面对面的督促指导示范农户应用高产集成技术。
4、抓示范带动。在福集、天兴、牛滩、得胜、云龙、兆雅、太伏等七个镇建立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展示区1万亩,其中,福牛路、红一路、万得路沿线的福集镇九曲河村10社、白龙塔村8、9社、龙朝村6、7社,天兴镇田坝村1、2、3社,云龙镇大水河村8社、战旗村2社,兆雅镇石龙村1、2、3社等13个社为示范长廊核心区,面积0.3万亩,集中打造吨粮攻关田,带动大面积生产。
5、抓资金投入。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县农业局整合其它项目经费,对项目区试验、示范、推广集成技术进行物化补助和人工直补,并配套解决一定的培训和工作经费;各项目镇也要积极筹措资金,配套相应的补助和工作经费。
6、抓项目集成。将新型农民培训、有机质提升行动、现代农业、丰粮工程、稻作全程机械化、粮食产业化、土地整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千亿斤建设等项目整合到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百公里示范长廊中实施。
7、抓培训观摩。采取印发资料、培训会、现场观摩会、办科技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示范和指导,使技术服务到家,技术要领到人。
(二)集成科技
1.良种统供
示范推广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百里示范长廊主推“内香8514”,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水稻项目区示范推广“川优6203”、“宜香1577”、“德香4103”、“泸优908”、“川农优445”、“旌优127”。一个项目镇主推1-2个品种,一个项目村和一个大户(专合社)只主推一个品种。所需种子统一由县上采购,无偿供应给示范户,确保良种统供率达到100%。
2.旱秧统育
项目区全面推广水稻旱地育秧。采取集中代育或分户自育的方式,展示区建立旱秧统育苗圃300亩,其中核心区建立集中育秧苗圃100亩。
3.规范化统栽
示范区、大户(专合社)示范推广“三角形”、等行距、机插和厢畦式栽培等规范化栽培方式,其中“三角形”强化栽培和机插秧面积6050亩。
4.配肥统供
项目区统一按照《泸县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确定的施肥配方,做到有机无机配合、NPK和微肥配合施用,全面实行秸秆腐熟还田,保证平衡供给高产需肥量。百里示范长廊示范推广亩增施专用有机肥100公斤、专用配方肥25公斤。
5.病虫统防
加强项目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大力推广水稻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瘟病统防统治。核心区全面实行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常发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病虫专业化统防率达到100%。
6.粒芽肥统施
项目区全面示范推广再生稻粒芽肥统施技术。百里示范长廊采取政府采购、雇小工直接施肥到田的方式,在中稻齐穗5天左右,统一亩施15公斤尿素的再生稻粒芽肥,确保粒芽肥(发苗肥)统施面积达到100%。
7、机械化统收
百里示范长廊核心区试验、示范中稻蓄留再生稻专用收割机,实行农机专合社专业化托管统收。
五、资金安排
1、良种统供
所需种子采购无偿供应,安排种子采购资金160万元;其中:在“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种子采购补助经费75万元(均为上级项目资金)。
2、旱秧统育按照每亩苗圃1500元的补助标准,安排集中育秧人工和物资补助经费计35万元;其中:在“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集中育秧补助经费27.5万元。
3、规范统栽
按照“三角形”栽秧40元∕亩、机插秧40元∕亩、厢畦式栽培1000元∕亩的补助标准,安排规范统栽补助经费29.0万元;其中:在“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规范统栽补助经费19.0万元。
4、配肥统供
按照百里示范长廊专用有机肥200元∕亩(0.3万亩)、专用配方肥90元∕亩(0.3万亩),大户、家庭农场和专合社尿素30元∕亩(3.0万亩)的补助标准,安排专用有机肥(有机质≥45%、有机N≥6%、有机P≥3%、K≥3%,水分≤20%)、专用配方肥(N20%、P10%、K10%)、尿素等肥料采购经费177.0万元;其中:在“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肥料采购补助经费100.5万元。
5、病虫统防
安排“福戈”、“爱苗”等防治药剂采购(购买)补助经费40.0万元、机防补助经费15万元;其中:在“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防治药剂采购和机防补助经费25.0万元。
6、粒芽肥统施
按照尿素45元∕亩和统施人工费15元∕亩的补助标准,在“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肥料采购和统施补助经费72.0万元。
7、机械统收
对农机专合社在核心区试验、示范中稻蓄留再生稻专用收获机实行资金补助,在“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机械统收补助资金65万元;其中:安排专用收获机购机补助经费26.0万元、统收作业补助30.0万元、机型筛选试验经费9.0万元。
此外,2013年整县推进项目中安排资料、验收、交通费用16万元。
六、创建步骤
(一)规划落实。2013年11月中旬前,示范区规划并落实到村、社、户和田块。
(二)宣传动员。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上旬,县、镇各级开展宣传动员和培训。
(三)种子供应。2014年1月下旬前,种子统一通过政府采购供应到户。
(四)育秧。2月中、下旬育旱育秧, 3月上旬育湿润育秧。
(五)栽秧。示范区全面实行三角形、机插秧或等行距规范化栽培,3月底至4月下旬移栽。
(六)检查验收。5月上、中旬栽秧结束后进行中期检查验收。
(七)田间管理。施肥和病虫防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于7月8-15日开展粒芽肥统施。
(八)项目总结。8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中稻、再生稻收获时进行产量验收和全面总结。
泸县2014年高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酿酒专用高粱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有关文件要求,围绕“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建设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酒类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需要,结合泸县实际,制定泸县2014年高粱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一、创建范围
创建区域为“四条线、20个片”即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嘉大(嘉明-大田)公路、红大(红旗民校-大坝)公路、牛得(牛滩-得胜)公路等四条公路沿线打造高粱高产创建万亩百里示范长廊,在19个镇培育20个500亩以上的高粱规模化种植示范片。其中核心示范区:
⑴杂交高粱:加明镇护松村,喻寺镇齐心村,方洞镇庆丰村,牛滩镇天全村、寿尊村,兆雅镇永和村;
⑵常规高粱:奇峰镇金鱼村,得胜镇接官坝村、白象村,潮河镇潮河村、五谷寺村,太伏镇新石村;
共计3000亩。
二、创建目标
建立酿酒专用高粱示范片2万亩,新品种及集成技术推广率达到100%,万亩示范区高粱平均亩产350公斤,千亩展示区亩产380公斤,百亩攻关区杂交高粱两季亩产800公斤、常规高粱两季亩产450公斤。
(一)规模化。在“成自泸赤、嘉大、红大、牛得”四条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打造1万亩高粱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在19个镇培育20个500亩以上高粱规模化种植示范片,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二)标准化。四条线的高粱百里示范长廊统一推行“四统”集成高产科技,建设一个500亩“路、池、沟、凼”配套的标准化高粱生产基地。
(三)产业化。在20个示范片中培育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专合社)22个,面积3500亩;高粱专合社4个,面积2500亩。项目区“公司+大户(专合社)+订单”的高粱产业化种植面积达到100%。
三、创建举措
(一)强化保障
1、抓组织领导。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各项目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项目落实,及时掌握生产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抓技术指导。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将整合技术力量,通过召开现观摩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县农业局和项目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季节包片督导;专家技术组建立联系点制度,实行包片指导;县、镇农技人员建立包户联系制度,按照区域包片落实;县、镇技术部门联合建立培训制度,派出技术力量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培训,实行“零距离”指导。
3、抓示范带动。在“四条线、20个片”打造杂交和常规高粱万亩高产创建展示片,在嘉明镇护松村,牛滩镇天全村、寿尊村,喻寺镇齐心村,兆雅镇永和村和太伏镇新石村建立杂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示范区,在潮河镇潮河村、五谷寺村,得胜镇白象、接官坝村和奇峰镇金鱼村建立常规高粱+再生高粱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000亩以上,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广高产集成技术,带动全县推广杂交高粱3.5万亩,常规高粱5.5万亩,再生高粱2.0万亩。
4、抓绩效考核。县上将高粱生产任务列入农业、农村经济目标考核,实行绩效评价制度。
(二)集成科技
1、良种统供。统供万亩展示区的杂交高粱种子,以及新发展区的常规高粱种子。2.0万亩核心区选用杂交高粱泸糯8号、泸糯12号、川糯粱1号,常规高粱泸州红1号、国窖红1号、青壳子洋高粱。
2、壮苗统育。项目区无偿统供薄膜和苗床除草、防虫、壮苗药剂等育秧物资,杂交高粱采取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购买育秧盘(杯)、统一催芽、统一苗床管理,常规高粱采取统一催芽、分户育苗,分村、分社建立700亩集中育秧苗圃,集中统一培育壮秧。
3、肥料统施。项目核心区正季3千亩、再生季示范区1万亩全面示范推广施用有机肥、硝酸磷钾肥和再生发苗肥。
4、病虫统防。项目核心区的正季和再生季高粱全面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示范区高粱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采取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技术,统一专业化防治高粱穗部病虫害。
四、资金安排
1、良种统供
安排种子采购补助资金45.6万元,采购供应项目区各1万亩杂交和常规高粱所需的种子。
2、壮秧统育
安排集中育秧物资补助资金28.5万元;其中,分别安排薄膜购买补助资金5.5万元,有机肥采购补助资金20万元,苗床除草、防虫、壮苗药剂购买补助资金3万元。
3、配肥统施
安排肥料采购补助资金109.5万元;其中,分别安排采购有机肥42万元、硝酸磷钾肥32.0万元、尿素37.5万元。
4、病虫统防
项目核心区安排防控高粱病虫害所需的福戈、吡虫啉、爱苗等药剂购买补助资金13.8万元。
五、创建步骤
(一)规划落实。2013年11月中旬前,示范区规划并落实到村、社、户。
(二)宣传动员。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上旬,县、镇各级开展宣传动员和培训。
(三)种子供应。2014年1月底前,种子统一经政府采购供应到户。
(四)育秧。2月下旬-3月下旬育拱膜壮秧。
(五)检查验收。5月上、中旬栽秧结束后进行中期检查验收。
(六)田间管理。施肥和病虫防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7月底-8月初开展发苗肥统施。
(七)项目总结。7月底-8月上旬和10月下旬分别在正季高粱和再生高粱收获时进行产量验收和全面总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