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县政务系统紧紧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坚持以规范化行政为标准、以增值化改革为牵引、以多元化服务为突破,系统构建全周期法治服务新体系,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激发辖区企业群众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坚持规范化行政,筑牢法治营商环境根基。统一事项管理标准。根据省市清单调整情况,梳理《泸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5年版)》,统一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明确实施层级和权限,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实现“一单规范”。严格规范审批行为。线上线下同源发布办事指南,细化量化审查标准,最大限度消除模糊条款和弹性空间,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健全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今年累计审查各类合同文件20余件,从源头上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畅通诉求处理渠道。出台《12345热线工作规范》《12345热线难点诉求解决工作机制》,整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四川日报“问政四川”等四大网络平台问政类诉求,纳入12345热线平台统一受理,实行“统一交办、全程跟踪、分级督办”闭环管理,推动群众诉求高效办结。今年累计处理各类诉求8006件,限时办结率和问题化解率达100%。
二是深化增值化改革,构建全周期法治服务链。前置法律服务端口。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专区,设立“法治服务”半围合式坐吧,由县司法局统一选派县政府签约法律顾问轮流坐班,提供司法鉴定咨询等8项基本政务服务和涉企法律咨询等13项增值服务。今年已提供工资追讨、合同纠纷、离职赔偿、财产分割等增值服务30余件。打通企业普法脉络。采取“上门走访+面对面问需”等方式,定向收集企业及员工发展难点、高频法律服务需求等,不定期邀请专业律师开展普法主题宣讲,助力企业安全发展。今年已为70余家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风险防控等专题宣讲会2场次。强化企业权益保障。健全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指定专员全程协助企业维权。针对中融鑫股东的6万元债务问题,现场帮助企业理清追讨思路,提出专业意见4条;针对恒灿建材500万元货款债权逾期问题,领导带队邀约双方开展现场司法调解,委派律师援助,通过调解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多元化服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建立诉前调解机制。强化引导分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首席代表、大厅管理员反馈等渠道,及时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过滤重大风险类问题,获取一手纠纷线索,引导企业群众优先选择“零成本、短周期”的诉前调解方式,实现政务服务领域行政争议“源头治理”。拓宽府院联动路径。县法院、县行政审批局联合签订《“政务+诉讼”护企便民服务合作协议》,并在县政务大厅设立“泸法麒麟・护企安商首问岗”,由法院派驻专员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引等服务,将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到窗口,实现就近可享“法务保障”。今年以来成功调解涉企纠纷546起,节省法律服务成本42万元。打造数字服务场景。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实现破产信息核查、网上预约立案、调解、开庭等数字化诉讼服务“一网即享”,司法事项“一网通办”。聚焦医药、建筑等重点产业,线下开展“泸法麒麟・护企行”等“送法进企业”活动4场次,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下一步,泸县将持续深化政务领域法治服务改革,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重要环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为企业群众健康发展护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政务服务保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