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关于开展审批服务便民化和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专项督查的报告

来源: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9-08-21 18:3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委目标绩效办:

按照2019年泸州市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7月22日—26日,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汇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司法局、市数字经济发展局组成专项督查小组,对市级牵头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展审批服务便民化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区县、各市级牵头部门单位都能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工作(以下简称“两项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目前,全市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网办”“一次办”稳步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16个工作日内,从建设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申请材料精简35%,审批时间减少了172个工作日,提速60%,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各项任务安排及时、部署到位。全市两项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县、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深入贯彻全国、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力促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行政审批事项持续精简、积极承接。各部门以承接落实上级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文件要求,行政许可取消4项、下放2项。相关市级部门做好调整事项的工作交接,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三)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创新载体、成效显著。有序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登记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深入推进企业“套餐式”注销改革。在企业工商登记简易注销的基础上,整合涉及工商、食药监、卫计、教育、财政等部门22种涉企证照,对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可自主选择申请涉企证照“套餐式注销”;大力实施药品经营零售企业的“多证合一”改革,需要先后进行的四次现堪改为多证合一事项的一次现勘;通过“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次现勘、一证发放”,申请资料由原来需要提交57项缩减为16项,审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85个工作日缩减为13个工作日。泸县以“企业落地服务年”为契机,推行“一个服务核心、三个靠前举措、一套保障机制 ”即“131”企业落地服务新模式,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效突破、逐步推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固化量化改革任务、时间节点及牵头责任单位,指导各区县、牵头单位快速、有序、同步推进各项工作。

1. 统一审批流程,实现全覆盖改革。全面清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事项,取消调整36项,保留95项,制定并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分为5类流程(分别为:一般社会投资、一般政府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中小型社会投资、园区内工业及仓储等生产配套设施),全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联实施,最长审批时限不超过116个工作日。以政府内部协作代替多头审批,实施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和联合验收,试点开展区域评估,推行告知承诺制,为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启动了建设横向覆盖27个部门、纵向贯通7个区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泸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介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大厅、“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联合验收等系统的部署搭建,已基本实现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办理的需求和省级监管平台数据对接上报工作。

3.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统筹。一是完善协调监管体系。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市级牵头部门先后印发了《联合图审工作方案(试行)》《 “多测合一”工作方案》《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联合验收工作方案(试行)》《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中介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21个,以“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进一步强化了制度支撑。二是推行综合受理。市级、区县政务服务中心都设置了“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件”便民化服务,实现 “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大幅减轻项目单位申报负担,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

4.统一监管方式,实现全周期监管。一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大信用惩戒。已编制《泸州市信用承诺事项和内容清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应用事项清单》指导具体业务实施。建成投用泸州市联合奖惩信用信息系统,并与全市21家单位的23个业务系统完成对接,入库黑名单信息1.4万条,完成自动比对次数11381次,自动惩戒4次,率先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二是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服务已全部入驻市、区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泸县已将水电气接入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办理,推行市政公用代办服务。已开展《泸州市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工作,下一步将建立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完善中介服务网上招投标和评价功能,促进中介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政务服务“四办”已基本实现。一是“一窗办”提供集成服务。各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大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政务服务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乡镇(街道)、乡(社区)基本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代办点。其中,古蔺县大力推行代办、帮办,太平镇创新实施“三增三代”服务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二是“一网办”更加便民。各级部门对本单位网上权责清单进行全面核查,规范事项名称、更新实施依据、明确办理要件、优化环节流程,使网上发布的清单与实际办理情况一致,方便了群众网上查询、申报。三是“一次办”、“马上办”初见成效。梳理完善各部门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简化办事程序、合并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杜绝群众和企业办事“多头跑”,实现政务服务办理事项、办理流程标准化。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一)思想认识还有差距。个别区县、市级部门对“放管服”改革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高,对自身牵头工作任务把握不准、统筹不够,抓落实的力度不大,工作开展缓慢,有拖延、迟缓现象;个别单位还存有懈怠情绪和应付思想,行动迟缓,工作部署不够细致具体,“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等事项未及时梳理、调整。因两项改革工作已列入省上对我市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建议:市委目标绩效办在全市通报此次专项督查情况,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措施,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落实不够到位。个别区县政务服务机构的综合窗口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较明显。建议:区县政务服务机构的综合窗口设置要作进一步优化和规范。

(三)网络信息系统的融合度与数据共享度不高。各级部门审批系统与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共享。建议: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加快实现部门审批系统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上无缝对接,推进公民、法人、社会组织信息共享,逐步提高政务服务网网上办件申报率,有效促进“网上办理”,实现10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四)各区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不平衡。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泸县已提前完成大部分改革任务,但受机构改革影响,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工作推进滞后,甚至部分县级部门还不明确改革任务及完成时间要求。建议: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列入全市“放管服”改革目标考核内容,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出台《泸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加强对市级部门和区县工作推进情况的指导,加大工作推进考核力度,确保改革任务完成。

 

 

                       

泸州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         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8月21日

 


审批 关于开展 服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