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保护和管理,泸县近期通过构建高效巡护体系、强化部门联动执法、积极拓展生态科普平台等多项举措,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取得阶段性成效。
构建巡护体系,创新依托林长制工作机制,建立起县管理站、镇管护点、村巡护点三级分级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并严格执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同时,为提升巡护能力,配备了一批夜视仪、GPS定位仪、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强化属地日常巡查与监测记录,切实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有效提升了生态保护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强化执法,注重跨部门协作,通过联席会议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打造“智慧渔政”监控平台,实现“人防+技防”深度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单位联合组建专项巡查组,持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长江保护区泸县段全区域联合巡查9次,切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保护格局。
此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着力打造生态科普宣传阵地,对本地自然保护地科普教育基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县段)动植物标本库进行了全面提升。通过在保护区重要节点设立宣传警示牌和科普展示牌,广泛开展巡护普法宣传,并组织“长江文化自然教育研学”活动,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吸引超过200人次参与自然教育研学,有效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多项举措的扎实推进,正助力泸县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水平,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