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文化富矿 推进数字化建设 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泸县实践

来源:四川文联 发布时间:2025-08-05 16:03:24 浏览次数: 【字体:

泸县又称龙城,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有着“中国龙文化之乡”美誉。近年来,泸县深入采集地域“龙文化”富矿,用好科技赋能,以文化数字化为抓手,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泸县厚重的“龙文化”家底

泸县保留着明清时期180余座龙桥,是全世界最大的龙桥群,其中46座组成国家级文保单位“泸县龙桥群”,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 龙脑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已经有600多岁,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板梁桥。

泸县龙雕主要由龙桥上的龙雕刻、和宋代墓葬发掘的青龙石刻两部分组成,龙雕石刻主要收藏于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现有国家一级珍贵文物86件。

泸县的龙文化在全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少见的“活态传承”和“固态传承”相互交融、相互活跃的文化,有相当丰富的现实存证。但过去,泸县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外地游客站在龙脑桥前,对着石龙问“这龙有什么故事”?年轻人想学彩龙舞,却找不到系统教程;博物馆里的宋代龙雕,隔着玻璃只能看个模糊轮廓,这“三难”让千年龙文化像被罩在玻璃罩里——好看,却够不着。经过严密论证,泸县决定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不但解决了这些疑难和尴尬,更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造福一方的特色路径。

多维数字筑基,牢护龙文化根脉

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与系统化管理,是数字化传承的基础。泸县将构建高精度、全覆盖、可扩展的龙文化数字资源库作为数字化的首要任务。

实现龙舞数字化。将国家级非遗“雨坛彩龙”作为保护重点,系统搜集整理完整的舞龙套路、龙具扎制技艺流程、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影像及相关民俗仪式资料,建设全景式非遗数字档案库。目前泸县的档案库已收录各类资料1200余件,成果直接服务于高质量文化数据集“文化保护与传承地图” “文化知识图谱”等建设目标。

龙桥数字化。创新性守护不可移动瑰宝,技术团队采用全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高清影像等多技术融合手段,精确记录桥墩石龙造型、纹饰和神态,生成的数字模型可放大8倍,清晰显示桥体自然风化形成的纹理,实现了龙桥的“数字孪生”。这些高保真数字信息不仅为文物保护监测提供支撑,也是实现“博物馆沉浸式场景打造”“虚拟漫游龙桥景观”的核心素材。

龙雕数字化。高精度构建龙纹艺术基因库,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率先完成471件馆藏文物的3D数字化采集,尤其对宋代龙纹石刻实施精度建模,全面记录四神兽、武士、花卉、侍从等题材石刻上的龙纹造型细节、雕刻技法与岁月痕迹。目前已完成600余件龙纹雕刻数字构建,形成了时间跨度从宋至清、类型覆盖建筑与墓葬的龙雕数字资源库,从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云端存储到智能化利用,实现石质文物全流程数字化保护管理。

用三维虚拟数字投影系统线上保存和展示传播龙文化

活态沉浸焕新,激活龙文化朝气

数字化不仅在于保存,更在于激活。近年来,泸县投入2.9亿元,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场馆智慧化升级,为沉浸式传播提供硬件支撑,让古老的龙文化在数字空间重焕活力,融入现代生活。

创新活态传承:点燃文化延续“主引擎”。为解决文化遗产传承效率低、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整合教学数字资源,提供在线展览、直播教学、互动体验等数字教学资料,应用于线上线下培训。泸县的“龙文化奇妙之旅”智慧研学课程是泸县宋代时刻博物馆最受欢迎的数字社教课程,同学们可以连线四川博物馆线上讲解,体验制作龙文物拓片,通过直播感受“寻龙之旅”,是“科技+文物”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成功应用,达到省内博物馆数学社教课程前沿水平。

建智慧场馆集群:打造文化体验“强载体”。统筹建设以数字博物馆为核心,非遗展厅、专题图书馆、龙桥数字展馆等为支撑的数字化场馆集群,目前已建成5个数字场馆。

泸县数字ip“小泸”

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线上提供文物三维展示、语音讲解、互动体验等服务,线下运用场景复原技术重现宋代生活场景,多媒体展柜360°展示古建筑榫卯结构,搭配“石刻龙雕”主题展陈视频,显著提升了展陈吸引力和传播力,上线半年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非遗展馆设数字展区、雨坛彩龙制作体验区,开设“龙文化数字化讲堂”,连线四川博物馆、东方龙文化研究院专家开展线上讲座,年均举办12期,接待体验者3万人次;龙文化专题图书馆重点建设数字文献资料库,收录龙文化研究专著、地方志、民俗资料等电子文献3000余册,其中包括《泸县龙桥志》《宋代龙纹雕刻》等珍贵文献的数字版本。各场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形成“线上+线下”“展示+体验”的立体传播网络。

融合协同发力,释放龙文化价值

泸县还以宋代石刻为叙事背景,融合悬疑与非遗元素,创作了泸州首部历史文化微短剧《梦华石录》,全网播放量上千万,原创动漫《风起霆空》登上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爱奇艺等20余个平台,推动泸县龙舞龙桥龙雕登上热搜、破圈出彩。根据龙舞形象,设计了“龙小小”IP,开发“如龙饮水”陶瓷杯、龙跃兰抱枕、四神笔记本、龙年主题礼盒等40余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100万元。2024年,泸县成功举办 “见龙在泸·海峡共吟”海峡两岸巴蜀文化艺术季中华龙文化研讨会,广邀两岸文化艺术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开展研讨、交流,竞技龙文化创意设计,宋代石刻博物馆与龙桥文化生态园吸引大量台湾同胞、国际友人来泸研学交流,提升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泸县举办龙文化活动吸引海峡两岸和国际友人研学交流

高质量数据集的“龙计划”

泸县将在今年内签约省文化大数据公司,实施“两长文化”泸州段高质量数据集项目,建设“1模2库1平台4端8应用”体系,内容包括AI短剧与互动游戏、数字人及文创产品、龙文化、石刻文化专题数据库等,重点推进泸县特色的“剧游龙城”项目,结合宋代石刻博物馆实景体验和龙城“国宝之旅”两条实地游径开发,以探秘龙文化、石刻文化为基础设计互动路线,开发AR扫文物触发短剧等创新玩法,未来,AI不仅能解说文物,还能帮泸县发现新的文化关联。


采集 文化 富矿 推进 数字化建设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