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召开
1月18日,泸县十七届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召开。
会议学习了《地下水管理条例》。会议强调,要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条例》学习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成为节约用水与保护地下水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要强化监管执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协作,不断完善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体系,提升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要强化集约利用,健全完善节水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浓厚氛围。
会议听取了泸县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会议强调,要始终保持激活状态,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工作调度,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要坚决落实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重点人群的排查管控,突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加快疫苗接种进度,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切实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格局。要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全面压实“四方责任”,切实做好本辖区、本行业、本系统防控工作。要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加快集中隔离点建设进度,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双盲”应急演练,提升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要加大督导考核力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督办,全力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四川省情况反馈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坚决扛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政治责任,切实增强立行立改、彻查彻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加有力举措推进问题整改。要突出问题抓整改,全力以赴打好大鹿溪水质达标攻坚战,坚决扭转大气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严格逗硬奖惩,确保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压紧压实责任抓整改,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做到整改过程“全闭环”。要健全长效机制抓整改,找准工作漏洞,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会议传达学习省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市政府第123次常务会有关精神,听取全县大气污染防治、碳排放强度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要强化攻坚调度,加大调度频率,建立健全攻坚工作机制,做到常抓长效。要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镇(街道)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要突出精准治污,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科学管控,坚决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控措施,彻底扭转空气质量被动局面。要严格执法检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开展动态执法巡查,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会议听取了泸县2021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奋力扭转大气和水污染的被动局面。要突出重点,全力攻坚。要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从严从细从实把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加强污染源防治,确保各条河流水质按期稳定达标;要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要强化督导,压实责任。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严格逗硬考核。
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听取泸县2021年全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建议。会议强调,要深刻认清当前形势,高度警醒警觉,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做深做实重点工作,紧盯目标、突出重点、细化举措,加快推动“清单制+信息化”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强力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着力完善安全监管体系,紧盯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会战活动,开展常态化“执法式”检查,扎实推进“执法清零行动”和“护安2022”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坚决防范遏制事故的发生。
会议听取了全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情况。会议强调,要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多规合一,把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确保规划符合发展实际。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采取长牙齿的举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要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造条件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会议学习国务院及省市有关电力电煤供应保障、节约用电相关要求。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紧盯煤炭生产、运输、调度等各个重点环节,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充分发挥驻矿专班作用,强化日常监管,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要加强节约用电宣传引导,落实各项节约用电措施,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节约优先,持续发展”的生活生产理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