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2020年省级财政农业生产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种业项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07 18:10: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一、项目概况

)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2019号)文件下达我县省级财政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种业项目120万元。我局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农〔2019176号)文件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202048日,泸县人民政府批复《泸县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泸县府函〔202046号)。

)项目绩效目标。

产出指标:建设现代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500亩;开展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登记品种验证160个(次);在辖区内设置5个监测点,开展种植品种的安全性监测;支付资金执行率90%;任务完成期限1年。

效益指标:规模化制种产量增加≥5%;促进新优品种推广;保障用种安全;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满意指标:区域内新型经营主体和农牧民满意度≥80%

)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与资金下达绩效目标相符,方案编制科学合理,实施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 资金计划及到位。《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2019号)文件下达我县省级财政农业生产现代农业种业项目120万元,及时到位省级资金12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 资金使用。截至2020年底,项目资金实际支出119.99861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其中:开展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75万元,制种保险补贴14.41263万元,观摩培训费10.58598万元,新品种展示评价及安全性监测16万元,品种安全性监测费用4万元。项目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支付依据合规合法,资金支付预算相符。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严格按照《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农〔2019176号)文件要求执行,对承担项目的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县级报账制,落实有关责任,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实效。项目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成立了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局农财股、农业农村局计财股、农技站、种子站、农经站、植保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实施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具体负责现代农业种业项目实施,开展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6个示范点;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及品种安全性监测,展示评价品种160·,设立5个品种安全性监测点,监测品种数不少于25·

三、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内容已全部完成,项目资金已于2020年底全部拨付到位。

1. 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完成了太伏镇、海潮镇、立石镇、牛滩镇、玄滩镇等6个点位、750亩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来大幅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制种效益;对全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制种农户进行制种保费补贴,补贴标准15/亩,补贴金额全部拨付完成。

2. 新品种展示评价。完成水稻、玉米展示评价品种160·次,每个品种栽种面积不低于0.1亩,试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栽培技术标准化,田间管理规范化。在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品种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品质等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展示评价综合意见,为我县推介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子经营户、种植农户进行现场观摩,共计350·次,帮助农户、企业看禾选种,推进农企对接

3. 品种安全性监测。在潮河镇、兆雅镇、太伏镇、立石镇、石桥镇设立5个品种安全性监测点,监测品种数25·次。安全性监测重点是对种植推广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稳产性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调查记载,对于有严重缺陷的品种及时组织农技、植保、育种等专家进行风险评价,为我县品种退出提供依据

(二)项目效益情况。

1. 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制种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减少用工成本,节本增效200/亩,全县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二是通过推行制种保险,可有效降低农户因灾损失。

2.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建设,规模化制种产量增加5%,促进新优品种推广,为我县品种推介、退出提供依据,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保证水稻种子生产用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机械化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优化制种区域布局,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提升杂交水稻商品种的品质,使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水稻优质品种性状全面体现,惠及广大水稻种植农户,实现绿色增产。

4. 满意指标效益。本项目涉及的制种农户、种植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及企业满意度达90%

四、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成本增加挫伤制种户积极性。制种成本逐年增加,土地租金、劳动力雇工、化肥和农药等价格上涨快,导致制种相对效益低,影响着农户制种积极性。

2.劳动力缺乏削弱科技推广应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劳动力相当紧缺,缺乏人才,制约了规模生产经营的效益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不利于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

3.比较效益较低下影响基地稳定。因制种比较效益低,导致高标准制种田容易被养殖鱼虾、莲藕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侵蚀,影响制种基地稳定。

 

 

泸县农业农村局

202157


财政 项目支出绩效 自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