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泸县2020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资源保护利用工程项目水稻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服务)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9〕207号),下达我县2020年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项目315.21万元,其中用于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与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治共90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主要内容。
完成全县植物疫情监测调查0.67万亩次,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40个,植物疫情防控处置0.33万亩次,植物疫情抽样送检数量5个,建立防控示范区1个;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面积2万亩;植保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面积0.5万亩。
2.项目应实现的具体绩效目标
产出指标: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面积2万亩,植保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面积0.5万亩;植物疫情监测调查0.67万亩次,植物疫情防控处置0.33万亩次,植物疫情抽样送检数量5个,植物疫情防控处置率100%;
效益指标:病虫预报准确率≥90%;病虫危害损失率<4%;无资金使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满意指标:区域内新型经营主体和农牧民满意度≥80%。
二、项目资金申报及使用情况
该项目严格按省市要求,形成项目实施方案,向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作出请示,得到批复后组织实施,同时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项目资金共计90万元,主要用于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补贴、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补助和政府购买植保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服务。
(一)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补贴20万元。
1. 开展稻水象甲、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植物疫情监测调查、疫情信息采集与核查10万元。其中:在喻寺镇赵南村、嘉明镇复兴村、福集镇李子村、方洞镇屈湾村、兆雅镇石龙村设置5个稻水象甲重点疫情监测点;在云龙、太伏、毗卢、牛滩、百和、方洞、石桥、云锦、喻寺、嘉明、福集、方洞、兆雅等镇设置普通疫情监测点35个,共聘请12名兼职测报人员务工补助共3.6万元;植物疫情监测普查、疫情走访、抽样送检、疫情监测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2.4万元;植物疫情信息采集、核查、分析及传输工具更新1.0万元;植物疫情防除新技术试验示范1.0万元;植物疫情处置2万元。
2. 开展植物疫情阻截防控10万元。建立300亩稻水象甲防控示范区1个,土地租赁、标牌设置、防控补助等5万元;政府购买植物疫情防控服务5万元。
(二)植保重大病虫灾害监测补助20万元。
1. 购买、维护新型测报工具7.5万元;
2. 病虫观测场种植补助600元/亩,19亩计1.14万元;
3. 病虫观测场农林物联网ATCSP远程监测设备看护、用电、光纤等费用0.9万元;
4. 牛滩、福集、喻寺镇3个虫情测报点聘请3名测报人员监测、测报灯管护等补助1.08万元,取电、用电、维护维修等0.92万元,合计2万元;
5. 嘉明、兆雅、云龙、太伏、毗卢、海潮、牛滩、潮河、福集、方洞、石桥、云锦等镇12个群众测报点兼职测报员田间病虫调查务工补助3.6万元,开展病虫害防控药剂、技术、器械试验示范2.12万元,合计5.72万元;
6. 测报人员技术培训,到先进县(区)学习和实地培训,培训费用1.8万元;
7. IPM绿色防控示范区、病虫观测场展示牌维护费0.94万元。
(三)植保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服务补贴50万元。
购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补贴标准100元/亩,补贴对象是承接服务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绿色防控产品包括性诱装置(1套/亩)或喷雾迷向剂(3-5亩/套)、赤眼蜂(3枚/亩)、生物农药(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控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主要害虫;申嗪霉素防控纹枯病、稻瘟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本项目由承接服务主体根据本方案自行购置相应数量的绿色防控产品并按照相应技术要求布放、安装、喷施到位。绿色防控产品项目补贴以外差额部分由服务对象自筹。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拨付45.57万元,已完成实施但未拨付25.42万元(待县财政拨款后拨付)。由于项目下达较晚,已过最佳防控季节,项目剩余19.01万元计划用于2021年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补贴、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补助。
三、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编制实施方案
我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联合编制了《泸县2020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项目(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与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治部分)实施方案》,并报省保站审核和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审批,方案确定了项目实施的建设内容、实施程序、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确保了各阶段工作有序开展。
(二)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县农业农村局计财股股长、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监察室负责人、项目实施镇农技站站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资金监管、检查验收,及时跟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资金监管
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六方签字,三级审核”制度管理,即防治区域、面积、防治效果由服务主体、服务对象、镇村社干部、农业植保部门“六方”签字确认,资金申请经项目所在镇(街)、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三级”审核。确保了资金监管到位,使用安全。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拨付45.57万元,已完成实施但未拨付25.42万元(待县财政拨款后拨付)。由于项目下达较晚,已过最佳防控季节,项目剩余19.01万元计划用于植物疫情监测及阻截防控补贴、植保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补助。
(二)项目效益情况。
1.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
(1)绿色防控提高大米品质
绿色防控提高了大米品质,增加了产值。
(2)防治效果提高48.6%,增收9.135万元(详见表三)
表三:防治效果比较
病虫 对比 | 二代螟虫白穗率 (%) | 稻飞虱 百丛虫量(头) | 稻纵卷叶螟百丛虫苞 (个) | 纹枯病 剑叶病叶率(%) | 稻穗颈瘟病穗率(%) | 稻曲病病粒率(%) | 病虫综合损失率(%) |
项目区 | 1.96 | 28 | 3.7 | 0 | 0.03 | 0 | 2.59 |
农民自防 | 2.67 | 79 | 6.5 | 0 | 0.49 | 0 | 3.85 |
项目区比 农民自防 | +48.6 | ||||||
增加收入 | (3.85%-2.59%)×1000斤/亩×5000亩×1.45元/斤=91350元 |
2.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
(1)绿色防控推广应用
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今年,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大螟、二化螟性诱剂、生物农药(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春雷霉素、呻嗪霉素、植物免疫诱抗剂等)、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对象、承接服务主体对以上绿色防控措施的防控效果非常满意,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宣传作用。
(2)绿色发展美丽乡村
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大大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是推行乡村绿色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举措。
五、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认真学习,继续探索绿色防控、差额购买等举措,深入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组织、农民群众调查研究,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争取来年更好更高质量的实施生物防治项目,并以实施项目为契机,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动我县绿色防控工作上新的台阶。
(二)悉心引导,打造绿色品牌
引导专业社或种粮大户不断学习、了解、使用更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管理方法,生产出更优质的绿色水稻、绿色龙眼等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在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让收入同时翻倍增加。
(三)积极作为,培育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
1.选择植保专合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农资经销商作为培育扶持对象;
2.优先培育扶持优势专业化服务组织,使其引领我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3.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组织,逐步壮大我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构建我县现代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不懈努力,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市场
1.进一步扩大宣传面,灵活宣传形式,让更多的植保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社会有识之士了解、信任、参与到绿色防控中来;
2.进一步将绿色防控和生态调控技术融合到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这项服务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服务组织与绿色防控产品、农药、药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合作共建,提高服务组织的效益。
4.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县稻田安全高效的植保机械,提高作业效率、效果,破解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瓶颈难题;组织无人机专业培训机构筹办两期“植保无人机培训班”,并成立一支有资格、有技术、有安全保障的植保无人机专业队伍,解决地处丘陵地区、人工成本高、种田农民老龄化等打药难的难题。
泸县农业农村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