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泸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县电子政务办 发布时间:2016-04-11 17:20:00 【字体: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一节  园区发展现状


泸县经济开发区由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神仙桥临港产业园、空港产业园“三大组团”构成,重点发展食品(白酒)、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仓储物流、新材料新能源、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等,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10平方公里,神仙桥临港产业园1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园20平方公里。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位于县城城西,神仙桥临港产业园位于太伏镇,空港产业园位于云龙镇。

截至2015年底,泸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49户(白酒75户、医药17户、化工6户、新材料2户,其它1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户,初步形成以食品(酒业)、医药、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1+3”产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33户,入库税金1.69亿元。

1.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的核心区“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致力打造泸酒窖池扩展区和全国重要优质白酒和保健养生酒生产基地,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 240 户,已建成窖池 1.2万口。

2.神仙桥临港产业园。神仙桥临港产业园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制造基地和泸州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目前,神仙桥临港产业园进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神仙桥临港码头与合江白米、泸州港、云龙机场快速通道、新路口跨江大桥等项目列入市级以上规划,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等化工医药龙头企业一期建成投运。

3.空港产业园。空港产业园致力打造泸州产业发展后备基地,目前泸县20平方公里区域进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核心区控制性规划,主要围绕“一核四板块”产业布局,“一核”为空港运营服务核,“四板块”为临空物流板块、临空综合服务板块、临空高新技术制造板块及临空特色农产品板块。


第二节  园区发展优势


1.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战场。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泸县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首先体现于产业园区的对接,泸县经济开发区的三大组团”是食品(白酒)、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仓储物流、新材料新能源、临空产业的集中发展区,必将成为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融入泸州一体化发展的主载体。泸州市委、市政府正在抢抓长江经济带机遇,实施“双百”战略,突出整合优化泸县和合江临港产业布局,以中心城区和泸县,合江为重点,完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物流体系,拓展联动周边地区,建成港、产、城一体化临港经济区,明确泸州市-泸县-合江为“金三角” 的“大泸州”区域。在泸县深度融入泸州一体发展决定中,明确建设以泸县城西的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为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区、神仙桥临港产业园为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产业转移承载基地,云龙空港产业园为泸州产业后备基地的“一中心两基地”产业功能区,目前泸县经济开发区神仙桥临港产业园列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云龙机场为载体的泸县20平方公里区域成为泸州空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是泸县融入泸州一体化发展的主载体。

3.泸县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支撑。2015年,泸县的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55.2 %,其中园区工业增加值占 35 %;三次产业结构表现为 18.2:59.0:22.8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园区则是工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从未来发展看,泸县需要顺应“互联网+”、“工业4.0”发展趋势,把传统产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吸纳就业的容器,把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强动力的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在高端引进中做大增量,其主力必然是产业园区。

 

第三节  园区发展挑战

 

1.制造业投资意愿下降。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国内外市场振荡萎缩,过度负债扩张企业存在生存危机,转型发展压力加大;传统制造业企业资金压力大,加之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投资意愿大幅下滑。

2.环境约束性不断加大。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随着“水十条”、“土十条”的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泸县经济开发区所处的濑溪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环境容量有限,方方面面的制约不断增加。

3.基础设施配套性不强。经济开发区设施配套程度总体偏弱,特别是神仙桥临港产业园的对外交通设施尚待建设,对其至关重要的新路口长江大桥,神仙桥临港码头与合江白米和泸州港、云龙机场快速公路等项目还有待落地,云龙空港产业园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建设。


第二章  指导思想

 

坚定“以园兴城、以城促园、三化联动、组团开发”思路,视“项目为生命、服务为根本、开放为基石”,加强业态创新,激励科技创新,建设企业方阵,培植产业集群,打造“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低碳经济的试验区”,进而形成泸州乃至区域性的重要产业功能区。

第三章 指导原则


1、替代接续原则。坚持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在高端引进中做大增量,切实把传统产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吸纳就业的容器,把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强动力的支撑。

2.组团开发原则。充分考虑园区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统筹包装生产性、配套性、拓展性项目,定向集合多功能项目,实施组团式开发,力争综合效应最大化。

3.融合发展原则。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产业发展和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核心载体,探索园区与新村、旅游景区一体建设的新型业态,推动二、三产业和一、二产业有机融合。

4.创新驱动原则。顺应“互联网+”、“工业4.0”发展趋势,紧扣“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向,引进工业智能装备、3D打印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特色资源、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5.互动发展原则。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园区错位合作、飞地共建,使之成为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四章  战略目标

 “十三五”期间,泸县经济开发区新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70户,培育销售收入上30亿企业1户以上、上10亿企业5户以上,上市企业3户以上,建成“百亿食品产业方阵,百亿临港产业集群”,打造泸州重要的产业功能区。

——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新增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30户,建成“百亿食品产业方阵”, 打造川南现代绿色食品示范区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神仙桥临港产业园新增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30户,建成以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仓储物流为主的“百亿临港产业集群”, 打造泸州医药产业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区。

——空港产业园新建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10户,初步建成航空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电商物流、高端商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航空设备制造、保税物流、农产品特色展示等产业,打造泸州产业发展后备基地。



第五章  发展定位

 

第一节 经济开发区总体定位


空间定位:泸州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四川省级经济开发区。

产业定位:突出发展健康食品、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药)、仓储物流、新材料新能源、临空产业。

功能分区一区三园”, 即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神仙桥临港产业园、空港产业园。


 第二节  泸州健康食品产业园定位


空间定位泸州健康食品示范区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泸酒窖池扩展区和全国重要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产业定位突出发展以酒业为主的食品工业,配套发展检验检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人才培训、物流建设、融资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

功能分区食品原料基地、食品研发区、食品(白酒)产业区、制造包装区、检验检测区、物流配送区、配套服务区。


第三节  神仙桥临港产业园定位


空间定位长江上游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生产集中区。

产业定位突出发展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仓储物流、新材料新能源、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活服务业。

功能分区:精细化工区(医药化工)、仓储物流区、新材料新能源区


第四节  空港产业园定位


空间定位泸州产业后备基地。

产业定位: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集中区。

功能分区 分为“一核四板块”,空港运营服务核,临空物流板块、临空综合服务板块、临空高新技术制造板块及临空特色农产品板块。


第六章  产业发展


紧扣“中国制造2025”规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在提质增效中调优存量、在高端引进中做大增量,推动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节   打造百亿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主要措施:以绿色健康食品(白酒)产业为载体,以食品加工为指向,以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为重点,通过全产业链招商,打造“链式”产业集群,构建集绿色农业定向生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流通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工业体系,争取建成川南现代绿色健康食品示范区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重点以核心区“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为突破口,以产业融合为导向,以业态创新为重点,加强纯粮酿造,推动健康开发;探索保质收储,丰富白酒文化;发掘市场热点,创新市场营销;建设企业方阵,加快转型发展,争取建成转型升级示范区、泸酒窖池扩展区、全国重要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专栏1    “十三五”绿色食品产业园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新建食品产业园13公里主干路网及供水、供电、燃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配套服务:食品研发区、白酒窖池区、制造包装区、检验检测区、物流配送区、产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人才培训中心等建设工程

◇产业发展:刘氏泡菜、泸州汉唐酒业、芦苔春酒业、蜀南春酒业等新建项目,国之酿酒业、鑫隆原浆、丰誉酒业等技改项目。


第二节  培植百亿临港产业集群


主要措施:以神仙桥临港产业园为载体,以开放为先,以联动为大,探索“政园”合一体制,将沿江村整合为一个整体,成立社区党委,并与神仙桥临港产业园合二为一,推进“四化”联动,实现组团式开发,培植为长江上游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泸州医药产业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生产集中区。


专栏2    “十三五”神仙桥临港产业园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新路口长江大桥、合江白米至神仙桥临港产业园公路、龙溪至神仙桥码头公路、两港大道(空港至临港)、神仙桥临港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干管、园区8公里主干路网、神仙桥临港工业配气站、神仙桥码头二期等建设工程。

◇配套服务:精细化工区(医药化工)、仓储物流区、新材料新能源区、配套生活服务区、生态旅游区(滨江桂园林生态旅游区)等建设项目。

◇产业发展: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升华制药有限公司、泸州瑞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重庆沃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康施恩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化润药业有限公司、泸州金珂化工有限公司、泸州昕琳化工有限公司、泸州恒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                

 

第三节    规划发展现代空港产业集群


主要措施:以空港产业园20平方公里区域为载体,以服务泸州和带动泸县为取向,构建“一核四板块”,空港运营服务核,临空物流板块、临空综合服务板块、临空高新技术制造板块及临空特色农产品板块。建成航空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电商物流、高端商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航空设备制造、保税物流、农产品特色展示等产业, 把空港产业园20平方公里区域建成泸县经济发展新区、泸州产业发展后备基地。


专栏3    “十三五”空港产业园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园区3公里主干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配套服务:航空后勤保障服务区、城市生活廊道建设工程。

◇产业发展:航空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高端商业中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区、航空设备制造区、保税物流区、农产品特色展示区、产业发展廊道等。



第七章 基础配套


   以基础建设为先导,通过政府性投资、PPP模式投资、业主投资,完善园区内部设施,改善园区外部设施,加强园区功能配套,推进园区跨区整合,打造产业承载高地。


第一节  升级健康食品产业园配套功能


支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等各类投资开发主体以公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独资经营等多形式,参与或主导食品(白酒、保健酒)产业园平台、标准厂房、园中园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给予企业补贴等方式,吸引配套功能项目落户园区。加强向上和向外使力,通过项目争取、项目招引,强化园区大通道建设。


第二节  提升神仙桥临港产业园基础设施


以构建泸州高新区、酒业集中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与泸县神仙桥临港产业园“金三角”拥江融合发展格局为目标,加快建设新路口长江大桥、进港公路、进港铁路、两港大道等设施。以打造大宗散货为主的多功能区域性综合港口为目标,开发1.3公里利用岸线,加快建设神仙桥码头二期等工程。以完善园区设施为目标,加快建设园区主干道、污水处理厂、工业配气站等设施。


第三节  启动空港产业园基础设施


编制空港产业园20平方公里区域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按照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科学配套相关基础设施。根据当前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实行梯度高端配套,高规格建设电力、燃气、供水、雨污管网等设施,确保当前适用、未来管用。


第八章  招商策略


第一节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


转变经开区管委会职能,把园区招商、服务和管理作为经开区最主要的职责。建立园区招商协作机制、激励机制,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招引龙头企业。调整招商策略,通过打造优质平台和调整多方利益,推动政府主导招商向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招商转变。研究主攻产业、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构成,实施链条式招商。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动态和成长型中小企业,采取审慎而积极的态度,选商入驻。策划包装园区项目,让社会通过园区拟建项目了解园区发展前景,吸引业主踊跃加入。


第二节  拓展对外合作空间


加快形成泸县经济开发区与泸州长开区、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酒业集中区的互联互通又相互配套的融合发展格局。加强与毗邻区域、川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长江流域城市合作,争取合作共建。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搭建园区孵化、检测、检验、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


第三节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建立健全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临空产业等发展专家顾问团,帮助园区策划和招引企业。实施产业人才定向培训、中端人才合作培养、高端人才柔性引进的人才战略。建立顾问团成员领办项目、招引项目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对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创新科研、技能人才引进机制,给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泸县和泸县企业的合作机制,推动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与泸县发展的有机融合,创新业态,转型发展。


第九章  企业扶持


第一节  科学设立招商引资政策


清理、优化和整合原有招商措施,严格执行和兑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维护正常税收秩序,把激励重点放到“两头”,即不唯签约投资总额,以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依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不唯产值多少,以实际入库税收为依据,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奖励。


第二节  科学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继续坚持扶优扶强政策,向有前景的成长型、龙头型企业,切实倾斜资源和要素,支持企业优势优先发展;完善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筛选扶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成立园区产业政策研究部,动态捕捉国家最新政策,及时调整地方园区政策,确保用足、用好上级的各类政策。


第三节  科学落实要素保障措施


按照“保落地、保开工、保当期”的思路,评估项目真实需求,开辟“绿色通道”,以“一事一议”方式,梯度保障其土地、能源等要素。对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列入省、市重点,获取省、市“戴帽”指标。积极破除行业垄断,努力降低水、电、气等安装使用成本,稳妥推进直购电、天然气直供政策,服务业企业与生产性企业水、电、气同价政策。积极破除中介垄断性有偿服务,降低企业行政审批成本。



第十章  政务服务


第一节 创新管理体制


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对入驻项目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对企业安装水、电、气设施,实行全程协调。探索临港产业园与沿江行政村、空港产业园与所属村的“园政”合一管理模式,实施区域一体化、统筹化开发。


第二节  优化服务机制


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打造一个公开、公正的政务环境。优化行政审批机制,大力简政放权,再造办事流程,打造一个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优化项目联系机制,帮助企业阻挡不良行为,打造一个清正、廉明的政务环境。优化项目服务督查机制,督促有权部门落实服务,打造一个监管、督导有力的政务环境。


第三节  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程序,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坚持对重要部门窗口人员、服务企业人员实行星级评定办法,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府诚信建设,切实履行与企业签订合同中的承诺事项。制定部门主动服务实施细则,确保企业投诉事项协调处理及时,“吃拿卡要”、“乱作为”等现象基本杜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