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民互动>政协提案>详细内容

泸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政协泸县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07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6-01 11:16:17 浏览次数: 【字体:

黄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保障稻虾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第107号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泸县深挖区位、气候、资源、技术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鱼米之乡”、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创新推出“3411”“双稻双虾”高效种养模式,实行“一标,两改,四统一”稻虾种养,推进泸县稻虾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方”共赢。加速发展“泸县早虾”,实现每亩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形成粮食安全有保障、农业产业有特色、农民增收有渠道、乡村振兴有支撑、川渝融合有成效的新局面。截至目前,我县建成万亩省三星级稻渔现代农业园区1个,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超15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1.2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直接创造渔业经济价值4.5亿元。

二、提案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

(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良好充足水土环境。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夯实基础。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加快推进“堰塘、水库蓄水”等基础工程建设,疏通和延伸田间沟渠管道,保障稻田充足水源。二是开展稻田优化改造试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稻虾产业集群项目等建设内容,对百和镇共建区域进行改造优化,用泥土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宽、用条石加固排洪沟,充分保证蓄水和稻虾生产。三是落实绿色生态种养理念。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强化技术支撑,发布稻虾综合种养地方标准3项,进一步规范水产健康养殖。四是严防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畜禽粪污综合技术、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加大对广大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向科学用药、合理用肥,绿色养殖转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二)强化政策引导,增强管理技术培训力度。一是科学规划引领。按照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思路,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编制泸县早虾产业集群发展、“巴蜀鱼米之乡”泸县示范区建设等规划,按照“两核心、三组团”思路,大力实施“六提升”行动,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按照种养环境达标、产品质量达标的总要求,在玄滩、毗卢等镇开展稻虾综合技术培训班,指导经营主体开展稻虾规范化种养,推广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实现稻虾高质量发展。三是注重交流提升。我局定期组织专家开展专项指导,指导解决养殖环节难题。泸县海牧种养专业合作社、四川稻虾旺公司等龙头积极发展合作会员,深入一线,分享养殖经验,助力稻虾产业稳定发展。

(三)强化政策保障,提升产业发展积极性。一是健全产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稻虾种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核心,专合社为纽带,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稻虾产业体系。二是孵育产业品牌。抓好“泸县早虾”品牌建设,持续通过举办“龙虾·龙眼”节,打造“泸县早虾”“泸县稻虾米”特色品牌,并对品牌建设进行专项奖补。目前,县供销社已成功创建“醉嗨虾”区域公共品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探索稻虾产业扶持机制。不断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补助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对优势产业的撬动作用。二是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施一批水利发展项目、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提灌站、山坪塘、蓄水池等提水蓄水工程。三是构建产业链合作机制。组建以泸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联合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供需信息共享、合理分工的良性竞争合作机制。四是提升产业效益。围绕稻米、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五是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数字农业服务中心,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人才培养引进,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直播、短视频带货等活动,拓展稻虾产品线上交易市场。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泸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日


泸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 政协泸县 十一届 三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