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犍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县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一)泸县始终坚持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导企业申报省、市、县科技项目,申请各类科技奖补资金,2019年,组织19个项目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11个项目申报四川大学—泸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专项资金项目。2019年获得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项,立项资金786万元。受理2019年县级科技项目申报材料16份,立项14项,立项资金225万元。组织企业申请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创新创业团队资助、小微企业研发检验检测补助,获得补助资金123.3万元。下步,将进一步完善科科技创新体系,推荐企业参加各类科技金融对接活动、风投会、推荐会,推荐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各类科技奖补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科技研发投入政策。
(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县民营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业互动平台,积累高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综合信息和创新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建设符合泸县实际特色的行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等产学合作平台。积极发展各类行业组织,提高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二、关于“全方位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的建议
(一)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积极发挥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实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在信贷政策上向科技倾斜。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科技型民营、私营的贷款规模,探索多种贷款抵押担保形式,扩大科技贷款规模,使其免受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限制。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创新的特点不断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不同类型的创新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服务。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政银联席会议机制,支持有实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在“新三板”和“新四板”上市,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高科技创业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
(二)始终把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泸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共泸县县委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等一批优化创新环境的政策文件,2019年,印发了《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将科技研发投入列入企业创新补助范围,大幅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的认定补助。今年,准备印发《泸县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构建优化技术转移体系、拓宽畅通技术转移渠道、强化完善技术转移保障等重点任务上开展工作,进一步优化技术转移及转化发展环境。
三、关于“激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动能”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采购制度,弥补我县企业创新产品需求不足和政府对技术创新需求拉动政策缺位,加大需求拉力。持续在民营企业中加强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创建,让他们成为实施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2019年,指导阿斯特医疗器械、胜科模具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指导鼎润元生物、秦巴医药等59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取得入库编号。指导科瑞德制药、索斯特电子等3家企业申报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备案。科瑞德制药创建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创建市级科技创新战略联盟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将兑现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和科技平台创建的奖补资金270万左右,将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工作热情。今年,将在激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动能工作上继续加大力度,让更多民营企业走上科技发展之路,力争认定(含复审)高新技术企业7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40家,通过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备案2家,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二)着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政府和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让民营企业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良性循环。不定期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失信主体进行约谈、培训,帮助企业通过信用修复退出黑名单,恢复正常经营。建立常态化信用核查机制,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形成联合惩戒合力。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部门联动执法,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予以多方面政策激励,引导失信企业通过信用修复有序退出“黑名单”。强化“双公示”为代表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不定期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的建议
(一)始终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并培育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7家,县级众创空间11家。这些孵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办公设备和场所,提供代办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为创业者、创新者创造了自由发挥的环境和舞台。今年,重点围绕思达职业培训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科裕众创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智拓众创空间申报市级众创空间作好指导和服务,并力争认定县级众创空间2家。
(二)在行政审批方面,逐步消除规则、待遇、机会不平等障碍,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0证明城市”创建,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清理,消除“兜底条款”“模糊语言”,为企业提供更清晰指引;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推进涉企行政事业零收费改革。在融资政策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以“量身定制”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融资体系,进一步发挥好金融活水的作用;发挥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作用,拓宽民营企业多元融资途径,满足“短、小、频、急”融资需求。在采购流程方面,全面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明确政府采购活动中不得以注册资本金、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等供应商的规模条件对中小企业实行歧视待遇,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份额。在风险防范方面,加强完善新兴产业风险分摊、担保和补偿机制,精准帮扶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民营企业。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