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集镇政协联络组:
您组提出的关于“我县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我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重要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粪污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污染防治攻坚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以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推进“美丽泸县·宜居乡村”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科学制定建设方案
我局会同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局编制完善了《泸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2020年规划建设方案》。2019年在20个村,2020年在38个村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整村示范推进。各镇(街道)以行政村为单元,按一村一策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精准确定建设任务、责任主体、奖补标准、奖补方式、进度安排、考核验收等内容,确保方案落地取得实效。
二、整合项目资金,助力厕改工作开展
整合各级财政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户用厕所新(改)建,重点用于农村户用厕所粪污管网、化粪池等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建设。期间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奖补方式,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充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2019年, 20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共整合投入资金21260.04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780万元,统筹县级财政资金和债券资金32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7260.043万元,主要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农村公共厕所)、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2020年,我县拟整合投入资金76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其中已到位中央财政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资金624万元。
三、广泛开展宣传,全面动员各方参与
一是在全县各邮政网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题滚动宣传。二是要求全县各行政村要充分利用好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和乡贤的作用,大力开展入户宣传和集中宣传,特别是针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做到宣传到位,提高群众知晓率,从而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来。三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努力营造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增强村民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荣誉感,进一步唤醒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截至目前全县各行政村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达1715次,电视网络宣传达万次。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厕所革命”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并支持参与“厕所革命”工作,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让“厕所革命”成为农村新时尚。
四、采取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改厕进程
各镇(街道)针对项目实施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整改方案》《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按照“几个必改和几个不改、缓改”原则,合理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技术模式,推进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同时,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实里做,抓实抓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五、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强化技术指导,以村为单位,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指导好“小三格”“大三格”合理规划布局,做到一村一技术员。县上成立专班工作组,统筹推进全县自查整改工作。召开县级自查整改工作部署会5次,分管县长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确保整治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质量效果上;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街道)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技术培训。累计派出技术指导人员426人·次,深入基层在线开展指导和督导,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六、垃圾分类,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018年在我县云龙镇、天兴镇试点推行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以来,初步摸索出一套收集处理模式,即“户分类、村收集、镇(街道)运输、市县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2019年全面铺开,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理;建立了农村保洁长效机制,配备社级保洁员,建立“红黑榜”等。全县新(改)建农村垃圾分类亭41座,垃圾收集点206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填埋清理。已投入900余万元,采购勾臂箱1207个,勾臂车21辆,垃圾桶30000余个,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到90%以上。
(一)宣传开路。各镇(街道)利用群众院坝会、村村响广播、宣传单、标语、专栏、墙画、微信等,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乡村振兴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县累计召开群众院坝会600余场次,发放告知书10万余份、宣传围裙和日历6万余份,宣传覆盖农户达20余万人。大力推进卫生评比“红黑榜”,积极营造“美丽泸县·宜居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2019年全县共评选出市级“美丽庭院”40户、“美丽庭院·巾帼能手”474名。
(二)建章立制。一是完善建管制度。要求各镇(街道)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长效管护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立行政村常态化保洁制度。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配备保洁员2381人,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达到100%。二是增强技术支持。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厕改知识的传导普及,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按有关规定承接村内环境整治、农房建设、村内道路、乡村旅游、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确保工程项目同建设、同管护、同运行。三是强化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转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红黑榜”引导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村民文明健康素质,实现治理效果,促进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