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 县 农 林 局
对政协泸县第十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
答 复
石贺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以绿色安全为目标,做优地方特色农产品
一是三大联合创品牌。立足龙眼、生猪、优质稻、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实施产品联合、品牌联合、营销联合,推动泸县龙眼“中华名果”、“蜀龙生猪”、“蜀龙山地鸡”、“刘氏泡菜”、“太伏火腿”、“靠得住食品”等30余个省、市知名品牌抱团发展,打造“宋韵龙城”、“龙城宋韵”及“龙城土特产”等公共品牌和主导品牌。
二是三本台账保安全。建立农业投入品县、镇、村、企四级台账、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记录台账、全域土壤管理台账,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三类产品闯市场。推行种养循环为主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坚持“五统一”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10万亩国标二级优质稻、30万头PIC生猪等专用农产品,积极发展“刘氏泡菜”等个性农产品,联合开发“枳实枳壳”、“赶黄草”等功能农产品。
四是搞好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以泸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为契机,继续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为主,根据省市农业部门要求和县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抽检农产品,抽检合格农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三是积极申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二、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多渠道拓展特色农业功能
一是农旅融合拓功能。以“土地适度改造+股权流转+农业招商+公司运作”方式,以建设龙桥文化生态园和云龙Mini生态王国科技示范园、云锦隆庆寨和福集锦绣田园农庄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喻寺镇谭坝村体验农场为代表,不断丰富“产业+旅游”“新村+旅游”“文化+旅游”等发展内涵,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业多功能,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是电商牵线强服务。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深入推进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泸县电子商务孵化运营中心、20个镇级电商旗舰店、251个村级电商网点和4个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为依托,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电商运营服务网络。
三是龙头带动延链条。大力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整合,加强上中下游各环节有机衔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发挥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能力强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全链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十个万亩生产基地、两个产地集配中心、一个百亿加工园区”建设。
三、以深化改革为引领,激发特色农业产业新动能
一是精细化定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大业主做小农业”“小农业创大市场”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十个联合社、百个龙头、千个农场、万个大户“十百千万”培育工程。通过“政企校”联培和资质认证,培育职业农民、职业经纪人;以配套设施投入“政企各半”等奖扶政策引领,创建精细化农场(农庄)。
二是多元化服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监测系统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大力推行土地集中经营、委托经营、股份经营。组建农资配送、农机作业、康健养老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农民互换并地、大户连片耕种、公司股份经营等方式,规模以上流转土地。在泸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完成安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依托此平台,泸县建立了有形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三是股份化运营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在行政村探索成立实体化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金入股强产业、土地入股强服务、招商引资强实体等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科技支撑体系助力发展新动能。加强示范户培育,通过狠抓“五个到位”(组织领导、技术专家、技术单位、技术指导员、项目捆绑到位)、“五个落实”(示范户、示范点、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绩效考核落实)、“五个到户”(项目规划、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物化补贴到户),进一步提高技术指导员的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500亩以上的高标准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和镇村干部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培训,组织家庭农场主、专合社负责人到四川省农科院、川农大参加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通过分片区集中培训、到村社坝坝会培训、到生产企业培训、到基地培训等培训方式共开展培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泸县农林局
2018年5月4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