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其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稻虾产业集群,共建巴蜀鱼米之乡的建议》(第020号提案)已收悉,我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泸县深挖区位、气候、资源、技术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鱼米之乡”、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机遇,创新推出“3411”“双稻双虾”高效种养模式,实行“一标,两改,四统一”稻虾种养运作模式,推进泸县稻虾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方”共赢,加速发展“泸县早虾”,实现每亩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形成了粮食安全有保障、农业产业有特色、农民增收有渠道、乡村振兴有支撑、川渝融合有成效的新局面。截至目前,我县建成万亩省三星级稻渔现代农业园区1个,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超15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达1.2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直接创造渔业经济价值4.5亿元。
二、提案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
(一)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我局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以工代赈项目、中央水利救灾项目、道路提升改建项目、粮经复合项目、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巴蜀鱼米之乡”建设项目、省三星级园区奖补等专项资金,建设高标准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利用“巴蜀鱼米之乡”建设项目,在玄滩打造不断档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环线12公里;2023年—2024年度,利用省级川南早虾产业集群(泸县早虾)项目,分别在百和、方洞共建万亩标准化稻虾种养基地;2023年,利用粮经复合项目,在云锦镇桂花村建稻虾示范基地1000亩;2023年,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海潮镇红合村建稻虾示范500亩。通过以点带面,建成千亩稻虾基地11个,稻虾综合种养条件已基本完善,产业已初步成形成势,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充分激发农户种养积极性和对稻虾产业认可度。截止2024年一季度,我县现有稻虾种养户9932户、家庭农场63家、专合社14个,小龙虾产量3130吨,同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
(二)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一是依托宜宾市农科院、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和海牧专业合作社,成立水产、水稻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鱼米之乡”技术服务团队。其中“3411”“双稻双虾”种养模式研发团队共有10人,中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8人。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外出考察学习10余次,邀请湖北稻虾养殖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到泸县指导授课10余人次,接受指导培训500余人次。组织参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每年组织免费培训10余次,培养种植、养殖、水产等职业农民600余人。三是加强事业单位与农户的沟通衔接,建立微信“水产养殖交流群”“稻虾养殖信息群”,搭建“管理+企业+农户”有效信息沟通桥梁,规避市场风险和发布渔业安全生产预警信息。
(三)聚力三产融合延链。一是围绕一产布局二产、三产,建设玄滩稻虾米、稻田虾加工厂,建设玄滩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玄滩、立石龙虾特色美食一条街,依托玉龙湖、道林沟景区,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二是统筹电商中心、建设精深加工、冷链保鲜、仓储物流等设施,组建以泸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永川吉之汇农贸市场为龙头的联合体,建立川渝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供需信息共享、合理分工的良性竞争合作机制。目前,仅在泸县“鱼米之乡”玄滩示范区就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注册小龙虾和水稻相关商标3个。三是加快建设标准化产业加工基地,统筹推进加工、贸易、仓储、餐饮、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条发展,实现“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四)推进川渝融合发展。一是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为纲领,科学编制《巴蜀鱼米之乡·泸县东部示范区整体发展规划方案》等4个专项规划,绘制“巴蜀鱼米之乡”发展蓝图,引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二是成立片区联合党(工)委,组建产业合作园区管委会,引育龙头企业组建开发公司,集中优势力量,推动泸永江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与重庆对接合作,签订《川渝小龙虾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清单化”“项目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合作项目12个。共享共推“3411”“双稻双虾”高效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错位发展“台湾大头虾”“冬晚虾”“春早虾”等高价高质产品,实现“千斤粮、万元钱”。三是紧盯泸永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依托两地115万亩(泸县56万亩、永川59万亩)水稻种植基础,推动主体联动、技术共享,在泸县百和、立石和永川吉安、来苏等镇集中共建优质水稻基地8万亩,辐射带动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30万亩;依托泸县、合江、永川和江津共建百万亩“巴蜀鱼米之乡”的总体规划,在泸县玄滩、毗卢和永川来苏、宝丰等镇发展稻渔高效种养,集中共建规范化稻虾基地20万亩(泸县15万亩、永川5万亩)。预计到2035年,全县力争发展规范化稻虾综合种养达40万亩,共同打造川渝稻虾优势产业带,共建“巴蜀鱼米之乡”100万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2024年重点谋划。一是启动川渝融合稻渔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与永川、江津等毗邻地区建立规划衔接机制,构建示范区“统一编制、协同报批、共同实施”的工作格局。二是打造融合示范样板,在泸县毗卢镇—永川区宝丰、来苏镇,共建万亩标准化稻虾种养基地,建成百里稻虾产业环线,共同打造泸永融合发展示范园;在泸县方洞镇—荣昌区清江镇,共建万亩标准化稻虾种养基地,共同打造泸荣融合发展示范园。三是聚力要素保障,在安排项目、资金、政策时给予倾斜支持,推动产业集聚化、连片化发展,打造产业共建先行示范样板和高效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川渝融合发展利益共同体。
(二)远期谋划。一是共建合作平台。合资建立“巴蜀鱼米之乡融合发展投资公司”,开展规划设计、社会服务、品牌创建等业务。积极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鼓励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吸纳农户,种植大户跨区域流转土地、连片发展;依托川渝两地科研院所高校机构,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市场营销、仓储配送共建共育共享平台,共同打造农产品电商分拨中心、消费体验中心,引导企业拓展电商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共建产业联盟。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探索建立川渝稻渔产业发展联盟,共享资金、人才、模式、技术、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推动川渝一体化发展。探索先行试点跨区域人才交流机制,推行人才资质互认与共享,组织川渝两地产业、技术带头人联席互动,促进人才跨区域创业、工作和生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共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良种+良法”的技术集成上攻坚克难。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泸县农业农村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