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泸县,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龙脑桥、雨坛彩龙、泸县龙桥群、玉蟾山摩崖石刻造像、屈氏庄园、茶马古道、圆通寺、奇峰渡槽等“国宝”熠熠生辉。龙年到,“爱泸县”特推出“龙年游龙城”系列,今天推出“泸县龙桥群”,请欣赏——
走过一条条乡间小道
跨过一条条田坎
悠久的龙文化,美丽动人的传说
泸县的一切
似乎都和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泸县龙桥群
在2013年3月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走进
泸县龙桥群
感受这千年的文化
苦桥子桥
Ku Qiao Zi Qiao
苦桥子桥位于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建于明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全长19.85米,桥面宽1.5米,高约3.2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从西北向东南第二孔(现为第一孔)于20世纪50年代为利于过船,改造为拱券,拱高于桥面1.17米。该桥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独特,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据传说,当时乡民为修桥筹资、雕刻,历经千辛万苦,故名苦桥子桥。
顺对大桥
Shun Dui Da Qiao
顺对大桥位于泸县云龙镇战旗村,建于明代,为10墩11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39米,宽1.98米,桥板厚0.4米。桥面微呈弧形,桥中部的4个桥墩有圆雕龙,龙首、龙尾高于桥面板0.04至0.25米。龙首上昂,口微启,露牙含珠,凸目、凸鼻,龙吻短平,角卷曲。龙身刻云纹。龙尾有的呈卷曲状,有的呈上翘状,造型各异。第六孔桥板东侧阴刻楷书“龙藏蛟伏”四字,“龙藏”与“蛟伏”字间浅浮雕宝剑一把。
龙灯桥
Long Deng Qiao
龙灯桥位于泸县方洞镇三界村。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一东北走向。桥长7.15米,宽1.41米。两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桥墩东南端顶部为龙头,西北端顶部为龙尾。龙头上昂,张口含珠,龙身呈“S”形。龙尾上翘,呈纵向卷曲状。龙头、龙尾高出桥面0.2至0.4米。该桥雕刻精美,技法娴熟,线条遒劲,造型生动、逼真、大方,甚有气势,且保存较好,结构稳固,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永济桥
Yong Ji Qiao
永济桥位于泸县云龙镇战旗村。建造于清康熙五年(1666),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桥长59米,宽2.5米,高4米,桥板厚0.6米。由东北向西南第四、六、七、九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龙首张口露牙、舌,上唇上翘,凸目、凸鼻;龙尾呈平面浅浮雕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圆润。是泸县龙桥中温婉祥和、柔美圆润风格的代表。
济众桥
Ji Zhong Qiao
济众桥位于泸县玄滩镇老油房村。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为8墩9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一西北走向。桥长26.25米,宽1.3米,高2.18米。由东南向西北第二个桥墩上有圆雕龙。龙身呈“S"形,龙口微张露牙,龙须卷曲呈波浪状,龙尾粗大呈缠绕状,龙鳞怒张,甚有气势。
鱼目滩桥
Yu Mu Tan Qiao
鱼目滩桥位于泸县福集镇鱼目村九曲河鱼目滩河段上,鱼目滩屋基西北约30米。该桥为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现存15墩16孔,建造于清代。桥长47.7米,宽1.53米,桥板厚0.4米。由东北向西南第七墩、第九墩各有龙首圆雕一尊,共2尊。龙首长吻弧口,呲嘴露牙、舌,凸鼻。雕刻手法简洁,线条流畅,不失生动。
薄刀桥
Bo Dao Qiao
薄刀桥位于泸县云锦镇骑龙寺村。建于清代,为1墩2孔石质平板梁桥。桥长5.66米,桥面宽1.06米。桥墩上有圆雕龙。桥墩东端顶部为龙头,西端顶部为龙尾。龙头上昂,呈“S”形,龙尾呈缠绕状。龙头、龙尾高出桥面0.15至0.3米。龙雕线条明快流畅,雕刻技法娴熟。
传说当地庄家受损、洪灾,为这个地龙作怪。于是从龙头顶部到龙身破开有一条宽约0.05米的纵向裂缝,杀伤之。
铁垆滩桥
Tie Lu Tan Qiao
铁垆滩桥位于泸县奇峰镇长林村。建于清代,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横跨于铁石溪上。桥全长28.52米,桥面宽1.36米。桥中部的5个桥墩有圆雕龙。龙头短吻斜口,口微张,露牙、舌,凸鼻。龙尾有的呈“ 纵向卷曲”状,有的呈“平面盘”状。
一座座龙桥
记录了童年的欢乐
成为记忆深处一道永恒的印记
恒久在光阴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