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山水泸县>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泸县地名故事漫画——龙脑桥

来源: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12-01 13:51:57 浏览次数: 【字体:

泸县玉蟾街道龙华村的九曲溪河上,有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龙脑桥,它在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长48米、宽19米、高2米的石桥的8个大桥墩,分别雕刻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一只白象。每只灵兽重约13.6吨,桥面石每块5.9吨,整桥水面13跨。其工艺之精湛,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在中国石桥史上堪称一绝。

这样一座建造精美的桥,既无建桥碑记,地方史料又无建桥的有关记载,因此关于龙脑桥的来历,便有了无数神奇美妙的民间传说。

相传,九曲溪一到春耕春播时节便会涨水,水漫过河道,淹了田地和上山拜佛的道路。

于是当地的父老乡亲便上玉蟾山,求菩萨保佑,希望能在溪上修座桥,方便行人,造福百姓。菩萨被大家的诚心所感动,便命玉蟾山的得道高僧龙华下山,为乡亲们修桥。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不相信龙华能造桥,便在路上拦住他,看他到底有何本事,能在九曲溪上修桥。

东海龙王敖广变成一樵夫在路上等候,见龙华肩背一把开山巨斧,一边走一边唱:“山中和尚叫龙华,背斧下山去造桥,神工开山不用锤,巨斧落处河架桥。”敖广一听,好大口气,一把破斧就能开山取石架桥?于是便与龙华打赌,如桥能建成,他愿一辈子守桥,二人击掌为誓。

龙华走到山弯处,南海龙王敖钦变成村妇拦住龙华,问他凭什么本事去修桥?龙华笑唱道:“不是神仙不是王,手拿鞭子赶龙王,移来金殿当桥墩,搬来白云去铺桥。”敖钦听了大吃一惊,你手中的鞭长不过三尺,能调动我龙王,也不相信,当即与龙华三击掌,打赌修桥。

北海龙王敖顺听两位兄长说,龙华口气大,不知有没有真本事,他便在龙华下山的路上搬来北海巨石挡路,看龙华如何处理。只见龙华将巨斧地向空中,顿时化作南天门天兵天将所持的神斧,金光四射,一下子就把挡道的巨石化作铺路的石板。龙华取出鞭子,在空中一个响鞭,赶着石板下山而去。敖顺把眼都看花了,龙华真是鲁班转世,便把这消息告诉西海龙王敖闰。

四龙王现出真容,告诉龙华,今天是受菩萨之命来看一看你有多大本事。九曲溪上修桥,他们愿来效劳。

当地父老乡亲都来和龙华一起修桥,挖方、挑土、垒石,干得热火朝天。这一天,赵公元帅(财神爷)从九曲溪经过,见百姓造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真是人间万象,便留下坐骑来帮忙,祝愿乡亲们早日修好桥。

在龙华的指挥下,桥址选定了,两岸桥墩也修好了,但水中的桥墩怎么也修不好。

水中架桥关键在桥墩石,石要大,墩要沉。可哪里也找不到合适的巨石做桥墩,于是他又去求四海龙王帮忙。

四海龙王当即作法,将龙身化作四个桥墩落于溪中,而赵公元帅的坐骑也潜入溪中化作两个桥墩。即便这样,也还差两个巨石做桥墩桥。正在大伙为难之时,文殊菩萨的青狮、普贤菩萨的白象赶来化作了最后两个桥墩石,解了燃眉之急。

桥墩做好了,龙华和乡亲们开始铺桥面石。谁知,每块桥面石重达万斤,人少搬不动,人多了地形窄又用不上。怎么办呢?青狮请来风伯雨师,白象叫来雷公电母,请他们空中作法,他俩去背桥面石。在一阵电闪雷鸣大风大雨之中,青狮、白象将那13块桥面石平平稳稳地安在桥墩上。八个灵兽之首整齐排列,面向上风上水;四只龙头神态逼真,昂首挺胸;两只麒麟雄迈勃发,鼓戏其间;青狮神兽,气宇昂然;白象憨态,相貌可亲。其雕刻技艺,鬼斧神工!特别是龙头口中含有宝珠,重达数十斤,风中可自由转动而不会脱出,当洪水袭来之时,宝珠随水流在龙口滚动发出巨响,声传千里提醒人们做好避灾准备。

桥修好了,取个什么名字呢?龙华说:“龙王头作桥墩,就叫龙脑桥吧!”

乡亲们为了铭记龙华为他们修桥的功德,把修桥的地方取名龙华村。桥头立碑、建庙,取名为龙华碑、龙华寺。后来,寺与桥同名,称“龙脑寺”并沿用至今。


泸县 地名 故事 漫画 龙脑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