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山水泸县>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国保"单位泸县鸿雁桥维修,河中打捞出“龙头”“雁头”“猴头”石雕

来源:泸州发布 发布时间:10-14 16:56:02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在嘉明镇龙桥鸿雁桥维修现场,发现一个猴头状石雕。虽然此前维修人员已从河中捞出过龙头、龙尾、雁(鸭)头、雁(鸭)尾状石雕,但猴头石雕的出现还是让在场人员感到惊喜。

“这个石雕从外形来看,确实很像猴头。但它从哪里来,我们还无从知晓。”鸿雁桥维修技术现场管理人员李安文说,他参加龙桥抢救性维修多年,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令人费解的情况。

倒立在地上的猴头状石雕


鸿雁桥有两“龙头”一“雁头”
现又多出一个“猴头”


李安文作为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已主持维修了太伏镇玉带桥、云锦镇双龙桥、玄滩镇新桥等龙桥,这是第一次发现新物件。从目前掌握的情况,鸿雁桥有两只“龙头”一只“雁(鸭)头”,现又多出一个“猴头”。

被发现的“猴头状”石雕

鸿雁桥,当地居民习惯叫洪滩桥,将雁头雁尾叫做鸭头鸭尾。关于鸿雁桥的来历,泸县龙桥发现保护公益人张云飞介绍,在早期的拍摄走访中,当地人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朝张献忠入川时,当地血流成河,染红了河滩,所以被称作“洪滩”;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取石修建石桥时,工匠打伤了一只金鸭儿,鸭儿流血将石滩染红。鸭和雁由于音相近,所以“红鸭”被传为“鸿雁”。

鸿雁桥历经风雨沧桑,多次被洪水损毁并重修。为了便于行船,也曾去掉桥墩,修建成石板平桥加拱的形状。后来,龙头石雕遭到破坏,沉入河水中。

龙头石雕

“打捞出来的猴头石雕,就在两个龙头石雕之间的河水中。”李安文说,从目前的桥墩来看,他还没有找到“猴头”安放之处。但如果不是桥上的装饰物,如此巨大的石雕,它又来自哪里呢?

我认为这是‘龙头’,虽然它的外形很像猴子。当地没有猴子的崇拜习俗,为什么会雕刻一只猴子?我认为缺乏依据。”对此,泸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郭品武表示。

鸿雁桥维修现场


鸿雁桥建于明代
打捞出的龙头石雕造型威严


鸿雁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桥群46座龙桥之一。《泸县龙桥》一书这样介绍鸿雁桥:在泸县嘉明镇罗桥村10组老房子屋基附近的九曲河上,有一座龙桥,名叫鸿雁桥,又叫洪滩桥。它建于明代,为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43.73米、宽1.37米、桥板厚0.47米。原为16墩17孔,现为15墩16孔。西北向东南第四、十一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第七个桥墩现存有圆雕雁尾1个,雁头已损毁。

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雁尾。“桥上之龙,造型神奇威严,华美富丽,壮硕美观,刀法灵活多变,细节精美绝伦,龙的神性被彰显无遗。”这一表述,打捞出来的龙头石雕足以展现。


国保 单位 泸县 鸿雁桥 维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