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屈氏庄园,位于四川省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坐西南向东北。
庄园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2-1839),中华民国1912年—1916年扩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粮站使用。
1972年将庄园的一部分作为阶级教育展馆。1981年,泸县人民政府公布屈氏庄园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泸县屈氏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2月前后发生了剿匪战斗,是川南一代剿匪的典型遗迹。
屈氏庄园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占地面积11034平方米。庄园后靠五仙山,侧依冱水河。
正门前是一座雕有“野鹿含花”(衣禄繁华)的照壁。有“醒庐”大门,有嘉庆-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两个院落。
中心建筑为悬山穿斗式木结构,戏楼、佛堂为民国初期扩建的中西结合近代建筑。
庄园原有高8米的石围墙和火砖围墙各一层,四角修建高达22米的北极楼、东平楼、南极楼、西平楼四座碉楼。有花厅天井20个,房间80间,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内花园、跑马场、花山族墓等。
20世纪70年代初,因其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而名扬巴蜀。庄园的建筑造型、建筑装饰保留了历史风貌。庄园的总体布局、大门、碉楼、戏院等,保存完整。
泸县屈氏庄园是我国民间建筑高墙防御建筑在川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是四川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是泸县一带数十座庄园的典型代表。泸县屈氏庄园是具有中西结合风格的民居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变化的一座标本。
屈氏庄园剿匪战斗,是当时泸县剿匪战斗的代表,也是当地集中的战斗。附近的小垣子、五仙山等土匪比较集中,解放军在小垣子由于不熟悉而牺牲较大。战斗到屈氏庄园后,总结教训,大获全胜,一举打击匪患气焰,标志着剿匪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也是泸县、泸州剿匪战斗的代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