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人文泸县>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31)丨聆听文化传承故事,感受千年泸县非遗魅力

来源:泸县文旅 发布时间:06-27 17:06:05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11日

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感受浓厚的非遗文化气息


<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outline: 0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max-width:="" 100%;=""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inherit;=""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line-height:="" 2.3em;="" visibility:="" visible;=""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近距离地领略泸县非遗之美吧


   





01

       

牛 滩 木 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泸县牛滩木雕艺术源于商周,在宋代、明代、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变革,其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雕刻作品主要有圆雕、镂空雕、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表现形式,丰富而巧妙地把凹面线刻和地平面线刻有机融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牛滩木雕历史悠久,题材丰富,神韵生动,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表现内容广泛,在泸县乃至川南地区都享有盛名,是川南木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02

       

泸 县 鼓 书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泸县鼓书,也称说神谕、说怀书的口头文学形式,发端于清朝中期,是汉族民间音乐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其表演有固定的唱腔,有伴奏乐曲、唱词,有基本的表演套路,在演唱的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高度和谐。表演时说书人变化形式多样,或嬉戏调侃,或相互交流,让人流连忘返,欢喜不已。



如今,经过泸县鼓书代表传承人朱裕国的传承发展,泸县鼓书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人们借助泸县鼓书,表现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宣泄着对生活的无限激情。



03

洪 门 武 功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门武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源于隋末唐初,少林寺武僧的少林十三太保功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门武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地方武术文化特色,是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技击及养生健身体系。其拳势或纵逸不拘,锋芒毕露,或烟云舒卷,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作为一门既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又有创新和发展的新兴武学,洪门武功能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弘扬尚武精神,在发扬传统技击术的同时,更注重其养生和审美价值。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在千年泸县·宋韵龙城

有着数不胜数的特色非遗

曲艺、歌舞、小品、杂技、美食等

已成为了泸县重要的文化符号


 


千年泸县·宋韵龙城,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之地,丰富的文化底蕴浸染了这里的每个角落,传统的艺术和技艺随处可见,非遗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


舌尖上的非遗—观音场月母鸡汤


稻田里飞出的歌—玄滩薅秧歌


传承百年的民间艺术—玄滩狮舞


金色稻草里的传承—天兴龙贯山草龙


指尖上的“艺术”—海潮剪纸


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牛滩马儿灯



   


泸县作为“千年古县”

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明朗美好的六月

一起相约千年泸县

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



创建 天府旅游名县 聆听 文化 传承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