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方洞镇陈田村,被一层温暖的金色轻轻笼罩。站在田埂远眺,800余亩谷地如铺展的锦绣,饱满的谷粒将穗头坠得弯弯下垂,似一串串沉甸甸的金元宝。秋风拂过,谷穗便顺着风势轻轻起伏,金色的浪涛从田垄这头漫向那头,裹挟着清甜的谷香,将乡村的初秋酿成了一杯醇厚的丰收酒。
这片谷地的主人刘世超,正站在田边看着收割机作业,指尖不自觉地捻了捻饱满的谷粒。“今年雨水匀,光照足,一亩地能多收百十来斤!”田间地头,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丰收的乐章。今年刘世超种植的800余亩谷子正迎来采收旺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驶过,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装车一气呵成,金黄的谷粒顺着传送带涌入车厢,瞬间堆起小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看着饱满的谷粒,刘世超的脸上满是喜悦。今年风调雨顺,谷子亩产量稳定在650斤以上,创下近年新高。
丰收的喜悦不仅在田间,更延伸至加工环节。刘世超的烘干、加工房里,机器日夜运转,新鲜谷子经烘干、脱壳、筛选,变成晶莹剔透的米粒。“我们有自己的加工流水线,从收割到成品全程可控,保证品质。”刘世超介绍,每年这里至少有50多吨谷子直接发往国库,成为储备粮的重要来源;加工好的优质米则主要销往重庆,年销量达1000吨以上。根据米质等级不同,价格从2.4元到8元不等,既满足了大众消费需求,也为高端市场提供了优质选择。
从春播时的悉心耕耘,到秋收时的颗粒归仓,陈田村的谷子不仅装满了粮仓,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金黄的谷穗里,承载着农人的希望,也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丰收的故事正年复一年地续写,奏响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