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橙黄橘甜时。走进泸县立石镇三溪村耙耙柑种植基地,130余亩的耙耙柑迎来了采摘期,穿着红白相间“外衣”柑橘密匝匝地挂在枝头,与漫山绿色的树叶交相辉映,在冬日里散发着阵阵清香,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
耙耙柑学名春见,皮薄肉嫩、颗粒饱满,富含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各种营养素,适合各类人群食用,深受市场青睐。
柑橘基地里,工人们忙着摘果,利落地将黄澄澄的耙耙柑从枝头剪下来装入筐内,运出果园。同时,也有不少游客带上三五亲友来到田间地头,体验采果尝鲜的乐趣。
“我这年龄出去打工,也挣不到多少钱,还不如就在家打点零工,干点农活。”正在剪果的老大姐黄先福乐呵呵地说,“在基地一天一个人80元,从果园栽苗、除草、施肥,到剪枝、疏果、采摘,经常都有活路做,离家近又能挣钱。”
“除了在这里干活挣点钱,我还流转了3亩土地,一年能干七八十天工,大概能挣个6000来块钱。”三溪村村民刘世友说。
据了解,整个农场的耙耙柑都是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个头大,甜度足。这是挂果的第二年,产量不算高,预计33万斤左右,但是等到盛产期整个果园将会有高达80多万斤的产量。
“我们的柑橘是不愁销路的,我的合伙人吴进刚在成都联系好了销售点,等柑橘甜度达到标准,就会有人专门来收。”农场负责人邓克君一边穿梭在柑橘林里摘果子一边介绍,“今年收购价预计三块多,收入应该比较可观!”
尝到了种植的喜悦,作为村民小组长的邓克君也带动起周边农户成为柑橘“新农人”。务工返乡的村民李芳华就是“新农人”的其中一员,他除了栽种了几亩柑橘,还在柑橘树下放养了百余只鸡、鸭、鹅,家禽的粪便成了果树最好的肥料,这种生态环保的放养方式也让饲养的家禽格外好卖。
送走前来采摘的游客,邓克君向笔者走来,随手摘下一个耙耙柑,掰开一半递给笔者,“尝尝嘛,min甜!”说话间,笑容溢出了脸庞。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