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美食泸县>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4/2/27 12:33:21

立石镇:川渝万亩高粱红,群众丰收乐开颜

来源:立石镇 向兴桂 发布时间:08-03 10:53:48 浏览次数: 【字体:

七月初,巴蜀鱼米之乡泸永示范园区的红高粱开始大面积成熟,形成一“红”千里的壮丽景观,瞬间成为游客们口中的“网红打卡地”。

202208031054582334.jpg

据悉,在高粱“红”起来的背后,是立石镇深入贯彻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醉”美田园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立石镇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结合撂荒地整治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粱+油菜”轮种和“高粱+大豆”套种模式,着力做优农业产业,并主动对接永川区吉安镇,共同建设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做大农业产业规模,同时,深度挖掘两镇高粱和酒文化,打造旅游观光带,进一步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7月下旬,巴蜀鱼米之乡泸永示范园区迎来了丰收景象,万亩红高粱正在被百余名群众忙碌地收割、打包,来回穿梭的群众乐此不疲。夕阳西下,万亩“高粱红”与百名群众“笑颜红”交相辉映,地里还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秧歌,嘹亮地歌唱着收货的喜悦,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农耕画卷。

“我们这个高粱长是长得好,就是不晓得到底有没人来收哦”,获得丰收的群众除了高兴还有丝丝担忧。立石镇了解到群众的“心事”,主动联系了郎酒公司前来收购,确保消解群众的“焦愁”。

7月29日起,郎酒公司开始了循环收购高粱。“陈老师,你的高粱总计有776斤,按照单价算下来是2755元,来,我把钱拿给你哈,你清点一下”。收到“红票子”的陈其贵满脸的幸福,并激动地说道,“今天收获了两千多元,还是安逸,屋里还有差不多1000多斤没晒干,总的算下来差不多能够卖个五六千元。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以靠外出务工挣钱,现在老了,出去好多老板都不要我们了,还好有政府帮助我们发展高粱+油菜、大豆产业,我这几亩地一年算下来挣个两万块还是得行”。

红高粱逐渐成为了立石镇的“亮丽名片”,但打造之路可谓是饱含艰辛,据当地技术人员荣树远说,他是全程参与了高粱产业发展的,为了把高粱产业做起来,立石镇精准施策,建立“三步走”工作机制,集众智解决了高粱发展的难题。

以“质”为基,打响高粱品牌

立石镇,位于“酒城”泸州,往西是五粮液酿造地宜宾,往南是茅台酒发源地赤水,往东是江津小白干出产地江津,这些都是酿酒名城,且都非常需要品质出色的高粱来酿酒,市场供不应求。而立石镇和永川区吉安镇正好就是高粱种植的一块“宝地”,两地的好土好水好气候,让这里的高粱种植历史延续了上千年,同时,经过土壤测验,两镇土地中富含的硒、锌等微量元素更能提升高粱的品质。

以“价”为媒,增强发展信心

今年初,立石镇为了抓住“宝地”优势和“春播”时机,前往江津、泸州、宜宾等地调研高粱发展市场,提前和古蔺郎酒接洽成功,约定以价格3.55元每斤保底收购。通过免费发放“郎糯红19号”种子和给予每亩75%补贴购买农业保险等激励举措后,立石镇立即发动全体镇、村、社干部通过院坝会、当家人微信群、村村响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并及时函接永川区吉安镇,成功吸引川渝两地4000余户群众参与种植,不仅扩大了群众种植红高粱的面积,也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发展信心。

以“技”为屏,助推增产增收

“荣老师,我这个高粱叶子有一点发黄,麻烦你过来看看我这个高粱有问题没得”,“谢主任,我这个高粱好像有点长虫,麻烦你过来帮忙看看哈”。在高粱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在当家人微信群呼唤他们的联系指导专家。由于今年是大面积种植高粱的第一年,为了把高粱种好,让群众获得更多收益,立石镇积极探索智力支撑机制,联合永川区吉安镇成立川渝粮油现代农业产业联合党支部,建立川渝农技“人才库”,落实农技人才“一地块一专家”联农户、联地块全程蹲点指导模式,确保及时解决高粱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从高粱种植以来,两镇共联合派出100余人次农技人才全程参与指导,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300余件。

202208031055304629.jpg

曾经,因为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立石镇和永川区吉安镇的土地逐渐荒废,“世外桃源”变成了“世外逃源”。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春看油菜花似海,秋看高粱红满天”的田园美景已经在立石镇和永川吉安镇的产业示范园区中徐徐展开。如今,产业园区的高粱种植面积已经拓展到了1.2万亩,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不仅如此,两地也正积极谋划,计划带动永川区仙龙镇、松溉镇等地,将“高粱+油菜”轮种、“高粱+大豆套种”面积拓宽辐射到10万亩,不断做大农业规模,增强农业效益,切实让群众的钱包更加鼓起来。


立石镇 万亩 高粱 群众 丰收
分享到:
【打印正文】